狠抓“三联共建” 实现五项拓展 湖南湘潭创新思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今年以来,团湘潭市委紧密结合基层团建实际,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以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为主题,以团组织联建、团干部联手、团员青年联动为基本形式的团组织“三联共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拓宽了团建视野,整合了团内外资源,实现了功能拓展,初步建立起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城乡青年中心和青少年工作机构、青年社团为两翼的团建工作格局。
一是以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为核心,拓展团员教育方式。加强团组织建设,关键要建设好团员队伍。团湘潭市委确定今年元月为调查研究月,组织市县乡三级团干部深入农村和社区摸情况做调查,下发2000多份问卷,重点对农村、大中专院校的团员青年思想状况进行摸底。经过调研,他们感到,团员队伍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为根本,采取开展主题教育的方式来推进团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为此,团湘潭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月,团市委下发专门文件,选择34个团支部进行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4月下旬召开全市团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以“举团旗、学团章、戴团徽、唱团歌、上团课、温团史”为主线,把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先后组织开展了向舍己救人、落水牺牲的湖南工程学院大学生宗玉宝学习的教育活动,向遭遇车祸主动要求抢救先人后己、由于延误时间导致高位截肢的青年导游文花枝学习的专题活动,以身边的典型影响身边的人,用身边的先进教育身边的人,并结合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围绕对照先进应该怎么看、自己怎么样、今后怎么办,广泛开展新时期团员先进性大讨论,团员意识教育收到较好效果,有力地带动了团的组织建设。
二是以创建青年中心为目标,拓展组织职能。在“三联共建”活动中,坚持一手抓基层团组织建设,一手抓建立青年中心。从今年5月起,他们在全市重点帮助基础薄弱的农村、社区加强组织建设。全市70多个机关、学校、大中型企业团组织和16个乡镇、街道团委及其所辖行政村、社区团支部结成联建对子,每4—5个一级机构团组织按照就近就便、行业交叉、优势互补原则组成一个联建组,帮扶多个农村或社区团组织。活动开展以来,建立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40个、雷锋公司服务基地28个、青年农民培训基地5个。基层团组织利用这些基地,大力开展服务团员青年的主题活动,使团组织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基层团建充满活力和朝气。目前,创建市级以上“五四红旗团委”和“五四红旗团支部”各100个,非公有制建团80家,建设城乡青年中心16个。为了加强工作调度和团建交流,建立了季度联席会议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信息上报机制,以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团组织和城乡青年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共青团的组织覆盖和职能影响。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三联共建”活动,消灭团建空白村、空白社区15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团组织30多个,规范城乡青年中心管理10家。
三是以学习成才行动为重点,拓展服务领域。在“三联共建”活动中,着重开展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主题的青年学习成才行动,广泛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活动。今年4月,团湘潭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6家单位,组织评选表彰了首届湘潭市青年学习成才奖、青年农民增收成才奖、学习型家庭创建奖、学习型社区创建奖、学习型组织创建奖。今年5月,又与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学习成才行动的意见》,力争三年内培养高层次青年党政人才、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青年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各100名以上。今年9月,联合市农办举办了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月活动,采取因需施教方式,先后在“三联共建”联建点易家湾镇、河口镇、栗山镇、银田镇举办了4期关于生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等实用技术讲座,共吸引了500余名农村青年参加,现场发放实用技术资料2000余册,受到基层团员青年的欢迎和好评。城市社区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推进学习成才行动,开展了“激扬青春、拥抱文明”演讲大赛、“大手拉小手、共建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由于社区的学习成才行动抓得有特色,团市委被评为第四批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奖。
四是以建立万册图书室为突破口,拓展工作阵地。在“三联共建”活动中,团湘潭市委在16个乡镇和街道筹备建立万册图书室,对图书室实行会员制管理,建立读者俱乐部,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全市70多个一级机构团组织充分发动,多方争取,图书室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湘潭县射埠镇、韶山市韶山乡、银田镇、湘乡市栗山镇、岳塘区易家湾镇、板塘乡、建设路街道、雨湖区窑湾街道、雨湖街道、长城乡等10个联建点建成了万册图书室,其他6个联建点全部达到了5000册以上规模。团雨湖区委牵头,依托万册图书室成立雨湖区青年读书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目前已发展会员近200人。团湘潭市委还出台了《“三联共建”活动百分制考核办法》、《“三联共建”活动万册图书室管理办法》,就联建责任单位、县市区团委、联建点考核以及图书管理、书籍更新等作了具体规定,为阵地拓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五是以整合团内外力量为途径,拓展团建资源平台。“三联共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团湘潭市委改变以前单线作战、各自为阵的工作模式,整合团内外力量,调动团内外资源,紧贴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团建主题活动,形成了团建工作内外齐抓、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动员各级“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年文明号、未保委、少先队、志愿者队伍、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少年宫等力量积极参与“三联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周”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一条街”、营造青年绿化园、雷锋公司进社区进乡村义务服务等活动,有近3万名团员青年参与活动,招募了106名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老战士为“五老”志愿者,到基层团组织开展“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文明督察、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青年企业家协会开展每月开讲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市领导为团员青年作经济讲座,同时,通过基层团组织牵线,安排青年就业600多人。市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讲师团”,聘请16名专家学者定期为联建点中小学生和社区青年讲座谈心,释疑解惑。筹集资金1万多元,在联建点慰问10多名老红军、老地下党员;筹集资金17万元,救助70多名贫困学生;募集资金30万元,援建2所希望小学。今年暑假,各大专院校到联建点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基层送文艺、送书籍、送温暖。组织100多个基层团组织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让团徽在胸前闪光”系列服务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以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为主题的团组织“三联共建”活动,基层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有了明显加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明显提高,全市基层团组织的面貌焕然一新。依托青年学习成才、青年志愿者等服务,依托读书俱乐部、技能培训等项目,依托万册图书室等阵地,大力开展“三联共建”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的突破,为进一步推进团组织和青年中心建设创造了新鲜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浙江杭州萧山区增强应征入伍 青年团员意识有新招
针对基层应征入伍青年中新团员数量多的现状,为切实增强应征入伍青年的团员意识,12月6日,团萧山区委联合区人武部召开2005年全区应征入伍青年中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对全区300名新团员进行集中宣誓与培训。团区委副书记钟铭和区人武部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向新青年讲述共青团发展历史和对青年团员入伍后的殷切期望,重点强调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共青团员神圣的责任与义务。通过举行庄严的集体入团宣誓,进一步促进了新入伍青年团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团。同时,团区委还面向全区所有应征入伍团员下发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读本》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向入伍团员广泛宣传团的理论知识,提升团员素养。
前期,从10月份开始,团区委就向全区各镇、街道团组织发出号召,要求各团委联合当地人武部门对当年适龄应征入伍青年开展调查,掌握每位青年的详细情况,包括了解政治面貌、求学就业情况等,及时建立个人档案,并要求广泛发动适龄青年,倡导“争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以此为契机,团区委还要求各镇、街道今后要从制度上规范应征入伍青年的入团工作;要面向应征入伍的广大团员,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重温入团宣誓活动、老团员老兵经验恳谈会、一堂特殊的团课、主题团日等活动;要广泛建立入伍青年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入伍团员青年,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基层“先进团支部”的考核条件。
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12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