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抓好“四个环节” 明确“七点要求” 扎实推进教育活动
团辽宁省委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提早准备,统一动员,统一部署,积极贯彻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省、市级团委机关干部和基层团委负责人近600人直接收听收看了团中央的电视电话会议。同时,为确保全省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按照团中央的要求,结合辽宁实际,团省委明确要求各基层团组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抓好“四个环节”。
抓好“准备”环节。准备的环节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务实、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到底数清。各基层团委要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摸底。调查摸底期间,要统一进行团员登记,特别是对体制外团员和流动团员,力争使每一名团员都登记在册,每一名团员都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其次,做到工作方案清。每个基层团组织在正式启动教育活动的前一周,都要把方案上报给上一级团组织。第三,努力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抓好“学习”环节。各地区各单位的学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要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基层组织情况和团员的思想状况,要具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的进行。高校、农村和企业等团组织中团员的学习方式要坚持分类指导,有所侧重。在总结传统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团中央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载体方面研究创新、研究发展。
抓好“实践”环节。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要武装头脑,更要指导实践,促进发展。各级基层团组织要把主题教育活动和引导广大团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结合起来,使广大团员都能够成为岗位上的模范,岗位上的标兵。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在集中教育阶段,使组织的外在形象和组织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发挥作用的形式更加有效,更加务实。
抓好“建制”环节。各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以辽宁老工业振兴与构建和谐辽宁为重点,紧紧围绕省十一次团代会以来确定的建小康青春行动、“尽展青春活动、建设和谐辽宁”主题实践活动和共青团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的“品”字化的工作格局,设计开展一些青年团员参与面广、互动性强、开放性高的载体活动,注意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把它们固化下来,成为日常工作的遵循。同时,要充分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争取在服务党政中心、服务工作大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办法,努力探索广大团员“经常受教育、长期起作用、永远跟党走”长效教育机制。
在提出抓好“四个环节”之后,8月30日,团辽宁省委在沈阳市组织召开全省各地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汇报会,来自全省13个市的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负责人和团省委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就如何保证全省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团省委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七点要求:
一要紧紧依靠党组织。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工作能够取得实效的成功经验。要通过教育活动加强团建工作,应该紧紧依靠党组织。首先各级团组织要把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向党组织做专门汇报,其次各级团组织要把开展调查摸底的情况和结果向党组织汇报,让党组织清楚团组织建设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党组织发挥什么作用,帮助团组织解决什么问题。有了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团建工作就有了一个有力的依靠。
二要细致的调查实情。一是要知晓“家底”。各级团组织要通过调查摸底,弄清辖区内到底有多少团员、有多少青年、有多少团干部、有多少团组织,特别是要弄清辖区内有多少下岗待业和进城务工的团员青年。二是要读懂人心。要真正了解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三是要看清病症。对于发生在团员青年身上的某些现象,不要只是从面上分析,要吃透根本,深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
三要真诚寻找“家人”。要以地域为单位,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做好组织找团员工作。要把区域内长期居住和流动的团员都找到,把他们联系起来,组织起来。一要带着责任感,带着对党组织、团组织和青年的责任感去找。二要打开视角,不单纯地把户口所在地的团员青年找到,还要真诚地把外来务工团员青年找到。外来务工团员青年群体更需要团组织给予关心,这就要把他们纳入到这次教育活动中来,通过教育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四要耐心教会方法。要教会团干部工作方法,让基层团干部掌握鲜活的工作方法,灵活的工作方式,能把工作做到团员青年心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团干部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我们要注意言传身教,一级教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教会方法。
五要明确工作重心。工作重心在最基层的团组织、团干部和普通团员,我们所有的工作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发挥作用,都要靠基层的团组织和团干部来完成。教育活动一定要把基层作为工作重点,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的方案原则性会多一些,但是基层团组织的方案应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
六要全面营造氛围。营造氛围就是想方设法的利用新闻媒体,包括团内的团外的、平面的立体的各类媒体,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向基层团组织和团员来传递教育活动的信息,目的就是要深入人心。
七要重视关联环节。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对团员队伍的认识,考虑团组织能为少先队和党组织做些什么事情,所以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同步考虑入队前教育和入党前教育,要解决思想上入队入团入党的问题。
并强调,要把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基础工程、生命工程来抓。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要注重借鉴和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积累和总结此次教育活动的经验,把教育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会上,各市汇报了本市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方案制定以及近期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情况,还围绕如何把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团员纳入本次教育活动进行了研讨。
辽宁凤城:推进教育活动坚持“早、细、实”
团凤城市委作为团省委的联系点,于2005年6月份就开始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做准备。在团省委的直接指导下,提前于7月启动全市教育活动试点工作。为确保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切实达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目的,团市委各项工作坚持“早、细、实”,扎实推进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一、及早准备,尽早安排。团市委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要求全市各试点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必须对本单位本地区团员青年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开展“双找”工作(组织找团员、团员找组织),重点是查找“口袋”团员、“三不”团员(不交团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响应组织号召)、流动团员。对找到的团员,做到知地址、知工作单位、知联系方式,动员他们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座谈会、向团员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开展调研、征求意见活动,对本单位本地区团组织的现状和团员队伍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细化措施,细化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团市委努力细化措施,分解步骤,做到使教育活动切实可行。一是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支持,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动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到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团市委主动请有关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等为团员讲课。二是开展巡回上团课活动。团市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团组织,重点结合团的理论知识、文化技能、团内先进典型为基层团组织上团课。
三、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团市委要求各试点单位结合本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开展符合青年群体特点的活动,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凝聚团员青年参与,团市委印发了致外出务工团员的一封信,明确提出了外出团员应定期与团组织联系,以书信的形式定期向团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同时加强基层团组织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此外,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组织团员青年在邓铁梅、苗克秀革命烈士陵墓前开展“重温入团誓词”活动,使团员青年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0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