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少先队组织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
四川省少工委针对本地劳务输出量大,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实际,动员各级少先队组织的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取得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调研,摸清情况
为进一步搞清楚本地留守儿童的状况,增强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少工委制作了四川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并赴省内劳务输出比例较高的成都、广安、巴中等市的部分县、市、区开展调研。从调查情况分析,留守学生普遍存在渴望关爱、交流和沟通不够 、文明意识和学习成绩差等问题,省少工委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动员广大少先队员深入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就近就便、力所能及地为农村留守儿童小伙伴送去关怀,各地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1.主动争取团组织支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2.配合团内相关部门、协助党委和政府建立和健全留守儿童监护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先进青年集体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
3.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少年儿童。比如乐山市少工委联合安利公司向50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慰问金等;眉山市联合四川银监局机关向东坡区110名留守儿童捐赠了助学金21400元和110套学习用品,同时,四川银监局干部职工与东坡区、彭山县、仁寿县的204名留守学生结对并长期负责直至完成学业,据统计每年救助金额可达15万元以上,整个项目经费也将达200万元以上。
三、扎实开展,强化落实
邛崃市少工委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彻底摸底,该市在校学生近10万人,其中农村学生58625人,在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10618人,占18.1%。据调查,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少先队组织以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为载体,采取六项具体措施: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制作、充实留守儿童成长袋,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第二,加强培训,提高为留守儿童服务能力。聘请教育学、心理学专家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探索怎样帮助才是有效的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在实效性上做文章。第三,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以成都市十佳少先队员方浩为例,她也是一名留守儿童,以她的经历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写一封信,或共度一个周末等形式,使留守儿童受到激励。第四,针对留守儿童实际,设计活动。以少先队主题队会、周末爱心课堂等形式,还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签订结对卡,定期与留守儿童联系,将情况报告给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家长。第五,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搭建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交流平台,为本市10所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免费设立爱心电话亭,爱心邮箱,爱心明信片,向这10所学校提供3600元电话费,为4000名留守儿童家庭免费安装爱心电话。第六,在同村、同校、同班的小伙伴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就近就便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自贡市少工委协调团(工)委,采取对留守儿童集中帮扶方式,通过缴纳特别团费,确定帮扶对象,并按照片区进行结对,向留守儿童送去温暖,还通过广泛招募2500名文化程度高、素质较好、热心留守儿童公益事业的青年志愿者,直接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咨询、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经济扶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资阳市少工委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和“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开展以帮助留守儿童给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或一张贺卡)、提供一部亲情电话、送一本好书、献一份爱心、解决一个生活难题为内容的“五个一”系列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与乡村青年文化节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相结合。在雁江区、乐至县开展的乡村青年文化节中,将留守儿童作为优先服务对象,在设计活动时,尽可能考虑到留守儿童的需求和特点,组织“青年文明号”单位和正在创建的“青年文明号”单位,为留守儿童开展“六送”活动(送节目、送科技、送保险、送医疗、送健康等)。
泸州市少工委开展了情牵留守儿童爱心行动,邀请泸州市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心理学博士唐平,志愿者代表金晖、市关工委家教团团长曹澍和四川省优秀辅导员郑谊文,以座谈会形式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权益保护、品德修养、学习成才等话题,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共识,赢得现场观众的一片赞扬,在感动与感谢中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社会反响强烈。
遂宁市少工委建立了本地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在船山区永兴小学开设了“二线一室”,即开通了“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了“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南充市少工委针对仪陇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故里,开展了“与朱总故里手拉手活动”。 活动于2005年11月启动,仪陇团县委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8所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与南充市其他八县市区的8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以“六个一”为基本内容的“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活动连续开展两年,分启动、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起到营造氛围和扩大影响的良好效果。
阿坝州少工委对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以及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并逐级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德阳市少工委、雅安市少工委、成都市少工委分别以不同形式开展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形成良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