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团市委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有新举措
青岛团市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品牌铸造”计划,努力创新监控测评机制等工作方式,深入推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农村青年中心70个,在全市乡镇平均覆盖率达到61%,吸纳骨干会员4000余人,带动农村青年3万余人。
大力推行“品牌铸造”计划。要推动农村青年中心长久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一批过硬的服务品牌项目。团市委首先拨付专款购买了一批农业科技书籍,为20个农村青年中心统一配备了“青年开放书架”,引导更多农村青年读好书、长知识。各农村青年中心根据自身实际,设立、培养1—2个有影响的品牌化项目,通过提供优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和强化青年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一年多来逐步形成了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技术专家热线”、城阳区北部人力资源青年中心“培训就业一卡通”、开发区黄岛青年中心“人海有书香”等10余个特色品牌,以点点光辉塑造了农村青年中心这个闪亮的大品牌。
加强监控测评机制建设。根据全面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要求,为探索建立农村青年中心建设长效机制,团市委设计开发了“农村青年中心综合服务和发展能力测评体系”。该体系由5个考核模块构成,以青年中心设置的服务项目为主要考核内容,从依托硬件配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党政认可程度、会员反响情况等方面,细分为36个具体指标,采用“金字塔形”评价梯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考核青年中心运转的真实水平,对农村青年中心运行质量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这一体系为团市委考核和指导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工具,也为基层团组织建设农村青年中心提供了具体、量化的工作目标,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青年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加大登记注册工作力度。着力于促进农村青年中心的独立运行和发展,团市委一方面积极联系市民政部门,宣扬农村青年中心建设的意义,争取党政强力支持。另一方面,加强跟踪指导力度,引导条件成熟的农村青年中心及时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备案,获取法人资格,从政策层面上把农村青年中心“扶上马”。目前,全市2005年成立的农村青年中心已有15家完成了登记注册工作,2家正在办理,占全年新成立农村青年中心总数的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