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城市青年中心 拓展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
自2004年起,上海正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专职化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负责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社工的介入使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更具实效,有效延伸了社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丰富了青少年工作的服务内涵。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青年中心,充分发挥青年中心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提高青少年事务社工的专业化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组织依托
新华街道将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工作地点安排在社区青年中心,与团工委、少工委、青保办、关协等青少年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并作为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办公室成员,与其他部门共同负责青少年的日常工作。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是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派出所、综治办、社保科、妇联、劳动服务所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的专门组织,社工以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为平台,加强与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如每双月与街道劳动服务所联系进行失业和无业青年增减的核对排查梳理工作;配合综治办开展25岁以下禁毒、矫正青年的帮教工作;组织关协老同志与社区青少年结对等。同时,青少年事务社工还作为青年中心青少年事务部部长,参与中心各项工作,便于整合青年中心资源。
二、阵地依托
新华社区青年中心使用面积达110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乒乓房、多功能厅、青年体质监测站、社区信息苑等活动场馆,设施齐备。在社区团工委的协调下,青少年事务社工充分利用青年中心阵地优势,从服务入手,有效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
青年中心是社区内最具人气的青年活动场所,也是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团康活动的有力阵地。例如,为给社区青少年提供一个广交朋友、展示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走出家庭,走进社区”的积极性,2005年2月5日在青年中心多功能厅开展了“声系两代情,共绘新生活”社区青少年K歌大赛。为了让社区青年能够健康上网,社工们倡导社区青年在中心内的社区信息苑上网,这里不仅资源充足,而且内容健康向上,固定的上网时间更是成为家长和学校放心的上网场所。同时,青年中心也为社工开展服务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在青年中心的许多活动室,社工很容易找到服务对象的身影,在轻松的环境下与他们交谈,往往比上门走访更为自然,获取的信息量也更大,易于社工与社区青少年建立专业关系,增进信任感。
三、项目依托
项目是青年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少年事务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一方面利用青年中心原有项目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充分运用中心现有资源发展新的工作品牌,丰富工作手段,提高专业服务效果。
1、开发就业项目:2004年5月,上海市首家社区信息苑在新华社区青年中心正式建成。作为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社区信息苑将在两年内发展200—300个点,需要包括营业助理、保安、网络管理等大量的服务管理人员,通过社工多次上门沟通,先后推荐了28名社区青少年参加了营业助理和网管的招聘面试,其中11名已经分别在新华苑、法华镇苑、杨宅苑、西镇苑、上音苑等六家信息苑成功就业。同时还设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为社区青年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培养各方面技能,目前已有3名社区青年志愿者通过实践在街道监控中心就业。
2、引进培训项目: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特点,社工找准定位,开展了新华社区失业青年职前心理辅导讲座,为失业青年分析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如何调整就业心态,介绍参加面试的技巧方法等。与东方信息苑合作先后推荐了21名社区青少年参加了由信息苑开办的计算机网络中级技术培训,提升社区青少年的就业技能。
3、策划活动项目:依托青年中心“30日,我等你”主题活动,号召社区青年加入到社区活动中来,先后开展了社区青年定点投篮比赛、社区青少年K歌大赛等青年喜爱的活动。依托东方信息苑平台开展社区青少年电子竞技大赛,共有140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4、提供服务项目:长宁区在全区十个街道(镇)均建立了青年中心,其中新华社区与华阳社区、江苏社区一同依托青年中心的阵地资源,策划服务项目,先后成立了“博爱友伴社团”、“彩虹家园”家长学校等品牌项目。青少年事务社工依托青年中心网站、信息栏等发布青年就业、就学、生活等服务信息,拓宽社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青少年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青年中心还免费开放体质监测站,为社区青少年测试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运动处方。
四、队伍依托
目前,新华社区有青少年事务社工2名,要确保社区青少年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借助辅助力量配合社工开展工作。新华社区青年中心从2002年开始就成为“华东政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实践基地,2003年成立了由社区8家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组成的“新华青年律师会馆”,近期又建立了青少年法律学校,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专业化的法律维权和普法教育服务。同时,青年中心还在社区范围内招募了一批具有法律、教育、心理辅导等专业背景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协助社工开展服务工作。此外,青年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中学社会实践学生也经常协助社工开展基础性事务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手少、对象多的矛盾。
五、资金依托
新华社区青年中心目前在经费运作上主要采取依托政府拨款,同时将公益性无偿服务和优质低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进加盟单位,提供运动健身、技能培训、兴趣辅导、网络教育等社会化运作方式,获得青年中心长效运作的补充经费。新华街道将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全部纳入青年中心经费预算中,尽力为青少年事务社工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确保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的正常开展。
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和青年中心建设工作是社区共青团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的探索。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服务了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升了团组织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贡献率,并且日益呈现各具特色优势而又相互融合的新格局。青少年事务社工依托青年中心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整合优势,有效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不断加强服务社区青少年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