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求实效、以机制促发展 湖南湘潭大力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湖南省湘潭团市委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需求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手段”的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路子,形成了农村青年中心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活跃基层的良好局面。
一、以“城乡对口联建”活动为依托,启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
湘潭市团委通过“城乡对口联建”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学校、机关团员青年到服务基地开展学雷锋、实用技术培训、文艺演出、联欢等活动,使服务基地成为了农村青年经常聚集的场所。团的十五大召开后,湘潭市选择10个“城乡对口联建服务基地”作为首批农村青年中心试点单位。各对口联建点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城乡互动,积极推动青年中心建设,先后捐赠各类图书10多万册,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20套,帮助建立万册图书室和活动中心10个,有力推动了农村青年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三联共建”活动为抓手,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
2005年,团湘潭市委开展了“团组织联建、团干部联手、团员青年联动”的“三联共建”活动,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统筹团内外资源,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一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产业型青年中心。通过“青年农民增收成才奖”评选活动,选择一些热心公益、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青年农民致富典型作为青年中心的负责人,把松散型的协会组织建设成为农村青年中心,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如谭家山青年中心就是依托谭家山养猪协会成立的,该协会会长唐令是首届湘潭市青年农民增收成才杰出奖的获得者,中心为会员提供种猪、兽药和饲料,并定期进行技术指导。目前该中心已发展会员800人,年出栏各类生猪10万头,实现年产值近亿元,利润2000余万元;二是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培训型青年中心。团湘潭市委把对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服务内容。首先争取了劳动部门的支持,使参加专业技术工种技能培训课程并经考核合格的青年农民都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整合全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资源及全市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培训资源,建成一批培训型农村青年中心。如易家湾青年中心依托新湖村万册图书室,由联建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师资力量,对中心的会员进行培训,并在劳动部门团组织的协调下,组织会员参加全市统一技能鉴定考核,2004年经中心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青年农民有50人;三是体现多种需求,建立综合型青年中心。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青年需求层次多样的乡镇,团市委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文明号等力量,采取每10个单位联合帮助建立一个综合服务型青年中心的形式,有效满足青年的多种需求。岳塘区双马镇马家河青年中心通过建立会员养殖,中心负责销售和深加工的模式,打造了马家河黑山羊餐饮品牌,带动100多名会员年人均增收近万元,解决了当地30名农村新增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湘乡棋梓桥青年中心依托韶峰水泥集团建立,通过组织会员参与企业组织的棋牌娱乐、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使该中心成为棋梓镇农村青年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的平台。
三、以健全机制为重点,推动青年中心规范化发展
湘潭团市委立足推动共青团事业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每个农村青年中心均制订有《农村青年中心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团市委对青年中心的标识、制度标牌等进行统一设计和悬挂,促进青年中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对全市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及时沟通建设进展情况,湘潭市团委建立了青年中心建设工作季度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由团市委负责召集联建责任单位团委书记、各县(市、区)团委书记、青年中心法人、各青年中心所在乡镇、办事处团委书记开会,及时交流青年中心建设、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对中心建设中出现的困难、问题进行及时的协调解决;三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在《湘潭青年工作动态》上对青年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反馈;四是建立考核奖励制度。制订《“三联共建”活动考核细则》和《农村青年中心百分制考核细则》,对青年中心建设工作中的联建单位和青年中心进行考核。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农村工作部等单位开展“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奖”评选活动,对管理规范、运转正常的青年中心以及在青年中心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联建单位、联建单位的领导和青年中心建设得好的县、市、区团组织及相关个人予以表彰。(责任编辑:朱鹃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