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 项目推进情况的通报
6月份以来,在各地团组织与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用人企业、培训机构等单位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在了解各地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结合7月份“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月报数据,分析梳理了近期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的运行情况。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数据
截止8月10日,各地共有37424人青年农民工报名,其中通过团组织发动方式报名的33301人,通过社会化发动方式报名的4123人。在报名青年农民工中,已签订用工意向协议人数31720人,已培训人数30922人,已上岗就业26894人,争取到培训经费补贴2006320元。
二、各地实施情况
1.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团组织高度重视“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和劳动部门、用人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培训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效果比较明显。
以上地区的“订单式”培训工作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衔接好进城青年农民工“培训”和“用工”两个环节,积极沟通协调,实现无缝对接。二是立足青年农民工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
2.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海南、贵州、西藏、甘肃等省(区、市)的团组织与当地劳动部门、用人企业进行了沟通,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但培训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据了解,以上地区“订单式”培训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沟通对接不够通畅,影响了工作进展。二是推进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如劳动部门配合程度不一、用工岗位调整等。三是部分地区团组织因主项工作较多,工作人手和精力有限,对“订单式”技能培训没有大力推动。
3.山西、福建、广东、云南等四省的培训工作尚未正式展开,也没有任何信息上报。
三、存在问题
1.工作态度层面。部分省份对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努力程度、推动力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省份把此项工作看作一个较为复杂的新项目,没有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少数省份因受工作摆布、人员力量、资源条件等影响,在推进工作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各地“订单式”培训工作进展很不平衡。
2.组织渠道层面。目前,“订单式”技能培训发动组织青年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两种。从各地反映情况来看,团组织如何能有效地找到和组织青年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普遍缺乏有效组织青年的手段和路径。
3.培训链条衔接层面。由于“订单式”技能培训要求从报名到上岗就业,都要实现无缝对接,才能实现培训目标。这一过程涉及团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企业、培训机构等多个环节,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培训工作都会受到影响。从各地反映情况看,团组织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工企业的衔接需要加强。
四、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强化首批“订单式”培训项目的落实。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推动地方联合下发相关文件,健全团组织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推进机制。同时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保证用工需求的真实性、有效性,探索建立团组织与行业协会、用工企业的信息交流机制,解决部分团组织在对接中存在的问题。
2.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力度。进一步规范“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流程,细化操作办法,加强对地方培训工作的指导。深入挖掘各地培训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做好示范项目的总结和推广,加大宣传力度,以对其他地区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建立月报制度,每季度末通报各地进展情况,同时对培训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加大推动和督查力度。
3.推动培训工作与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推进培训机构的团建工作,争取将团组织的“烙印”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始终。推动在具备建团条件的培训机构中建立团组织,探索在受训时间较长的培训班中建立临时团支部。同时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探索在进城青年农民工中建立团组织。
4.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研究政府其他部门、社会机构及商业模式的订单式培训,深入分析相关利益格局,总结提炼团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的有效路径。特别是按照普遍性的原则要求,进一步提炼组织青年的有效路径,扩大对进城青年农民工的工作覆盖。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的合作,探索寻求更多的合作共赢点,进一步整合和扩大培训资源。研究订单式培训项目拓展及模式向下复制,动员全团力量联络及开展,形成百花齐放格局,既有国家层面,又有地方特色层面的“订单式”培训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