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8月3日讯(记者 张晓琳)“我自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如今,我光荣走上了建设新农村的岗位,我要勤恳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把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火热的青春在新农村闪光。” 林齐贷把这段朴实而又简短的话语写在工作笔记本的首页,时时鞭策、鼓励自己。
2008年6月,林齐贷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8年8月,作为福建省首批479名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之一,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林齐贷到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白沙村任党总支书记助理。到岗任职以来,林齐贷牢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教诲,全身心地融入农村,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宝贵的青春在农村闪光……
省组派来一位大学生
2008年8月,林齐贷到白沙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三时自配的台式电脑搬到村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看得目瞪口呆。从此,白沙村委会有了第一台办公电脑。
“一年来,这台电脑可帮了不少忙。”林齐贷说,写材料需要用电脑,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他还帮助培训当地村干部和村民,教他们学习上网知识,学会运用互联网推动生产。
林齐贷在大学期间就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本想毕业后支援西部建设,现在能够加入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心情同样特别激动。
“白沙村是白沙镇政府所在地,发展前景广阔,大有用武之处。”林齐贷决定要干出一翻事业。选聘生的服务期是两年,林齐贷觉得农村工作经历对于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非常重要。林齐贷说他的名字与“期待”谐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前景他也“努力充满期待”。
“农村有知识、有魄力的青年都留不住,农村发展后备干部不足。想当干部的,又当不了;能当的,又都往城里跑。现在省里派来了一名大学生,真是太好了。”白沙村党总支书记王庆标欣喜地说。
融入新农村其实也快乐
到基层工作,得先熟悉当地农村的情况。
“白沙镇是闽侯县的四大古镇之一,曾有历史古镇、商贸大镇、交通要镇和工业重镇之美称。白沙村西沿闽江,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3498人,全村耕地面积996亩,林地面积2399亩,村民主要以种菜、务工、经营生意等收入为主……”林齐贷对该村的村情村貌已经了如指掌。
为了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来白沙村前他就通过网络和熟人了解白沙的经济状况、发展特色以及人文环境。一到任,林齐贷就跟随60多岁的村文书深入到12户残疾人家中,把县“爱心扶残保障工程”免费为他们办理的“扶残保障卡”和宣传材料送至他们手中,并核对他们的身份证号,有错误的要登记重新予以办理。
白沙村是白沙镇最大的行政村,拥有残疾证的残疾人有20多人,他们相对较分散。因此,林齐贷和老文书几乎走遍了整个村庄,老文书边走边向他介绍村里的一些情况。
为对村里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有时他借了台数码相机,骑着自行车,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自从正式上岗以来,林齐贷就养成了每日写工作日记的习惯,花云自然村水泥路还没铺设好,村里的孩子去白沙中学上学都很不方便,白沙溪两侧群众生活垃圾乱堆放、生活污水普遍直排放,许多群众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在他的工作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情民意。如今,他的选聘生日记已达3万多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