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他的父母先后遭遇车祸,他是学校的特困生,却连续4年推让助学金;他靠勤工助学不仅完成学业、补贴家里,还将获得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省下来的钱,捐给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和白血病患者;他创办“爱心超市”,为3700多人送去温暖,让爱心在校园和社会传递;他自强不息,品学兼优、军政兼优,先后16次获各类奖学金或表彰。
他叫徐钢,是南京军区签约高校华东交通大学2006级国防生。他家境贫寒,历尽坎坷,却始终以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用“自强、感恩、奉献”谱写了一个当代青年的大爱人生。
连遭不幸,他差点与大学擦肩而过
与同龄人相比,徐钢有太多的“不幸”。1987年,他出生于江西修水的一个小山村。2003年,徐钢的父亲外出打工时遭遇车祸,因缺钱治疗,落下终身残疾,至今不能干重体力活。高中时,徐钢在学校靠为食堂洗盘子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寒暑假时,他与乡亲们一道上山砍柴烧炭,补贴家用。
2006年,徐钢以高出分数线28分的成绩被华东交通大学录取。伴随这一喜讯而来的,却是徐钢人生中的另一个不幸——徐钢的母亲也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母亲住院治疗使原本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这时的徐钢简直就是一个“倒霉王”。看着一贫如洗的家,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徐钢非常难过,一度产生放弃读大学的念头。
“山旮旯里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可不能荒废小娃儿的前程呀。”在乡亲们的资助下,临近开学,徐钢带着东拼西凑的800元,抹着眼泪走出了大山。
“800元怎么上学啊?!”在山村通往省城南昌的长途汽车上,从未出过远门的徐钢,内心忐忑不安,既为家里牵挂,又为前途担忧。
报到时,学校得知徐钢的困境,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先报名上学。父母的期盼、乡亲的资助、学校的关心,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徐钢,也给了徐钢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最好办法是勤工助学。第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让徐钢刻骨铭心。
9月的南昌依然骄阳似火,到学校报到不久的徐钢,找到一份在校门口发宣传单的工作——发3000份宣传单,挣30元劳务费。徐钢穿着一身褪色并打着补丁的衣服,抱着厚厚一沓传单,在校门口显得有些“另类”。第一个工作日,他在烈日下连续坚持10多个小时,双腿麻木了,嗓子沙哑了,终于发完3000份传单。
这几年,徐钢先后做过家教、卖过电话卡、发过广告传单、送过报纸等,在解决自身学习生活费用的同时,还能补贴家用。盛夏酷暑,扛两桶数十公斤重的桶装水,送上五六层楼,只能挣一元钱,徐钢为了多挣一点儿,有时一天要送20多趟水,自已却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喝。
阳光男孩,自强自立人气旺
生活的窘迫和艰难,没有压倒徐钢,自强自立使他内心充满阳光与自信。入学第一学期,徐钢凭着良好的成绩和素质被选拔为国防生。
华东交通大学校园里流传着徐钢4次推让助学金的故事。2006年12月,学院开展评定助学金活动,最高5000元,最少也有500元。徐钢是特困生,按标准可申请到5000元的助学金。然而,很多同学都递交了申请,徐钢却迟迟不见动静。辅导员找徐钢了解情况,他回答说:“我勤工助学的钱够用了,还是把名额留给其他困难的同学吧。”
大学4年,他对自己非常“吝啬”,没有下过一次馆子,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
阳光的徐钢,很有魅力,也很有人气。在华东交大校园网上,有一个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自强源于自立”QQ群。群里的用户都亲切地称QQ群发起人徐钢为“阳光男孩”。点击进入该QQ群,徐钢的坎坷经历和心路历程都“晒”在网上。“自强源于自立”QQ群人气很旺,申请加入的“好友”络绎不绝。通过这个QQ群,徐钢先后帮助96名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2008年,徐钢被特邀参加江西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他提交的“关注大学校园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提案受到与会代表关注。当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徐钢“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