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常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大规模培训基层团干部的工作要求,着眼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全面、充满创新活力的基层团干部队伍,进一步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投入,对全市1500余名基层团干部实施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基层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全面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是拉网式拓宽对象。针对基层团干部岗位变换较快、普遍未接受过团的业务知识系统培训的现状,突破原有市级培训规模有限、参与面窄的的特点,采取拉网式培训模式,将培训对象延伸至各辖市(区)乡镇(街道)团组织负责人、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干部、部分重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组织负责人,从而将全市各级基层专兼职团干部全都纳入培训范围,有效改善了以往村(社区)及非公有制企业等团组织负责人不容易参加市级团干部培训班的问题,实现了对基层团干部全覆盖的培训目标,也让广大基层团干部通过市级培训班这一平台,更好地掌握了知识、促进了交流、增强了信心、提升了本领。
二是联动式办班培训。针对以往人员组织难、集中培训效果差等问题,团市委根据全市7个辖市(区)区域大小、工作特点、基层团干部人员构成等具体情况,改变原有市级培训一年一期、集中培训的办班模式,采取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联动模式,将培训班按地域划分为金坛站、溧阳站、武进站、新北站和天宁、钟楼、戚区综合站共5站,站站接力、上下联动。在培训过程中,团市委既统一组织、统一部署,又与辖市(区)团委合理分工、细化任务,充分整合市县两级培训资源,在场地安排、人员组织、师资聘请等方面形成了分工协作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上级人员组织难、基层培训资源缺等问题。
三是菜单式选学课程。针对以往培训工作中内容相对单一、难以自主选择的特点,团市委在办班之初,就充分征求辖市(区)和各级基层团组织的意见,注意考虑各地基层团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岗位和能力素质的差异,在培训内容、学习形式、培训时间上作出合理安排,尽可能满足基层团干部的各种需求。在培训课程设置上,注重整合力量打好组合拳,由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基层优秀团干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讲师团,围绕当前全团重点工作和基层工作实际,列出培训课程菜单,供基层团干部选择,并将培训重点放在基层实际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工作实务、活动操作及专题团建指导等方面。此外,各辖市(区)还结合区域特点,自主加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能力素质拓展等内容,使培训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了培训效果。
四是前瞻式强化管理。针对以往团干部培训管理上的责任不清、调训与管理脱节等现象,团市委在每站培训开班之前,就要求每位参训基层团干部将培训内容与个人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提前进行整理,并带到培训课堂进行潜心思考。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工作案例之后,通过授课讲师的指导,认真开展交流讨论,撰写相关调研论文或心得体会,不断提高基层团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团市委和辖市(区)团委共同派专人负责全程跟班管理,加强对基层团干部参训情况的监督,强化考勤制度,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与基层团干部所在单位进行沟通反馈,有效促进了参训团干部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加强了基层团干部队伍的学风建设和纪律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