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3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08年02月14日
 

全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编者按:1月22日,全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上,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团河北省委、江西蓝天学院党委、北京吉利大学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为更好地交流各地各校团的工作的好做法与好经验,现将交流发言材料下发,以供参考。

党建带团建 创新促发展
不断开拓四川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

  高校团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各民办高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带团建”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建工作的关键,高度重视党建带团建工作,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促进、带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整体意识,形成整体合力,使团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同步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有民办普通高校9所(另有独立学院12所),其中6所建立了党委,2所建立了党总支,1所建立了党支部;89%的学校建立了从校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三级组织架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活动经费和场所,基本做到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运转协调、活动丰富。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共计3.6万人,其中团员3.3万人,占民办高校学生总数的90.1 %。各民办高校党委也始终把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体系,把团的工作摆到党委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坚持“五带一优化”(即: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工作发展、优化工作条件),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突出重点,全面带动,不断开拓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1. 思想上重视。我们联合团省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将团建工作纳入到民办高校工作评价体系,量化评估指标,使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在人、财、物、阵地等方面得以保障,并在有关会议上反复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为共青团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民办高校党组织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共青团建设的重要问题,各党支部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安排中,都体现出了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和关心。
 
  2. 政策上落实。各校党组织在团建工作评价体系中,将“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共青团工作”、“共青团的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团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文化活动丰富”、“加强团学干部配备”明确列入党支部的目标管理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每学年进行考评验收。有的学校将团委书记列为党政联席会议参加对象,鼓励团干部参与学校改革和发展重大议题的讨论。

  3. 机制上健全。各校一般都明确规定由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支部由青年委员联系共青团工作的责任制。每学期初,党委分管领导对新学期共青团工作进行指导,提出具体意见,帮助解决困难,保证共青团工作顺利、扎实、有效地完成。党委还要求各系党支部书记为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党课报告,在选配学生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时,都充分考虑其对共青团工作的了解、熟悉程度。在共青团的重大活动中,党委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重要环节当中,确保活动成效,形成了党委、学生党支部、党员三个层面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

  4. 措施上有力。各校逐步做到“三同步”、“五衔接”,即通过党建与团建的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实现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党的思想教育相衔接、团员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衔接、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团的阵地建设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相衔接、团建与党建的目标考核体系相衔接。

  5. 形式上渗透。各校均坚持以党内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带动团组织“二一二”学习制度(即:各团支部每学期开展两次团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次民主生活会、两次团支部大会),努力做到“三个上”:一是把学习内容放在网上,充分发挥校园网的覆盖功能,在网页中设立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园地、理论学习、讨论交流等专栏,开展网上党建知识学习,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热情;二是把党章学习小组建在团支部上;三是把理论学习落实到人上,通过举办党的基本知识初级培训班的形式,对还未进入党校学习的入党申请人进行轮训,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和激发了这一群体的政治热情和凝聚力。

  二、夯实根基牢基础,丰富活动,锻炼队伍

  团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生力军,我们和各民办高校党组织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和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共青团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在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层面工作。

  1. 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的原则,始终把各级团组织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问题来抓。及时指导共青团组织选配好各级团组织的负责人,对分团委书记、副书记、专兼职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年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团的干部队伍中。注重强化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积极为团干部进修学习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为团干部的健康成长、快速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分团委坚持定期召开常委会、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鼓励团干部经常深入青年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听青年团员的真实想法、意见和建议,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供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党委大胆放权,充分发挥学生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生工作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团结带领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

  2. 突出加强组织建设。针对民办高校灵活学制、生源复杂、规模扩大等实际,积极探索了公寓建团、楼栋建团、社团建团等基层团组织设置新模式,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团组织焕发新活力。如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团委在公寓建立了楼层团支部,具体负责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建设;四川天一学院实行“将支部建在寝室、将总支建在单元”的新模式,努力做到团的组织多重覆盖。健全“推优”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了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实施细则、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团支部对团员青年中要求入党的同志逐个建立档案,至少每半年对他们在团内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一次考察,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推荐。截止2007年,全省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共推荐了两万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校学习,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3. 突出抓好思想教育活动。为了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和各民办高校党组织注重创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开展“增强团员意识—爱校行”,“和谐校园大讨论”等党团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积极参与,提高了团员的组织纪律性以及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了团员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各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办刊物、广播电台和闭路电视等文化阵地,积极开展文学艺术、体育、演讲、武术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助推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大力推进全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三下乡”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团员的重要载体,开展了扶危济困、敬老助残、无偿献血、法律咨询、环保宣传等活动,涌现出了大量的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经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党建带团建的探索实践,目前,我省民办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党领导团,团紧跟党”的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组织的指引者和领路人,使青年党员成为青年学生中的“粘合剂”、学生正确思想的“触发剂”,使广大团员青年向党员看齐,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强化团的队伍,从而真正使共青团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三、认清形势定对策,开拓创新,再上台阶

  我省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将制订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

  1. 针对党建带团建工作开展不平衡,加强督促和检查。目前,我省9所民办普通高校虽然基本实现了党团组织的全面覆盖,但是各校开展团建工作力度不一样,保障条件差异大。有的学校如四川天一学院党团组织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专门的人员配备,党建经费也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但也有个别学校至今没有独立的党团组织办公场所和专职党务人员,工作经费也无保障。对此,我们将与团省委等有关部门一道,加强督促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的作用。同时,建议教育部和团中央制定文件,加强对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指导。

  2. 针对党团员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加强管理。我省民办高校的教师多是从社会或母体学校招聘,表现出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特点。一方面,从社会招聘的教师多为年轻人,往往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入党、入团意识淡薄,在他们中间发展党团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以兼为主的教师队伍中,党员和团员教师的流动性强,组织关系难接转,要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属于三本以后的批次,学生整体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党、团的认同度有待提高。此外,民办高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较强,对在外实践的毕业班学生党团员的管理问题也凸现出来。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由团省委牵头,联合各高校团委成立互促互学团,广泛开展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结对帮建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帮助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特别要指导民办高校借鉴公办高校流动党团员管理办法,改变单一直线型管理方式,建立流动党团员联系员等制度,借助网络手段对外拓展党组织功能,形成多元交叉辐射型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

  3. 针对党团员干部交流发展局限性,加强沟通。目前,高校之间的政工干部流动主要呈现出从公办高校到民办高校的单向流动态势,而由民办高校到公办高校却很难。但教学科研人才的双向流动却较普遍。出现这一差别状况的重要制度障碍就在于,教学科研人才有学术职称这一通行的资格认定;而党团务工作者却没有通用的职称,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其在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政工干部无法进行行政定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干部的自由流动。针对两类学校党团务工作者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建议教育部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统一实行诸如“政工师”之类的职称评定办法,将民办高校政工干部纳入全国教育系统政工干部的统一管理,为政工干部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在指导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争取民办高校董事会及其成员等决策层支持,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置条件;

  二是找准党团建工作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结合点,这是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三是提高党团务工作者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这是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水平的核心要素。
 

依托团校抓团建 立足服务促覆盖
努力推动河北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共青团河北省委

  近年来,河北团省委按照团中央扎实推进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要求,努力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针对河北省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和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河北团省委由学校部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对在省教育厅备案的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所有民办高校的新生团支部书记和专职团干部进行了5期2000余人的培训。有效地扩大了共青团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影响力,提高了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水平。

  一、河北省民办高校团建面临新形势

  近几年,河北省民办教育发展形势迅猛,民办高校规模不断壮大,在校团员青年人数逐年跃增,学生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河北省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已发展到13所,并有两所院校(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超万人,一所本科院校(河北传媒学院)。据初步统计,13所民办高校总在校人数已近8万人,约占全省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伴随着我省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民办高校的迅猛发展为加强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提供了良机。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2007年底,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助学金首次面向民办高校发放,既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也使得全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关注度显著上升。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重经营管理、轻党团建设”的现实仍制约着团组织的发展。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加追求经济效益,目前,在思想上还普遍存在轻视党团组织建设的现象:1、软弱涣散现象严重,有名无实、无名无实的现象仍然存在;2、团干业务素质较低,兼职现象严重;3、各项经费难以落实,团的工作和活动得不到保障。

  二、河北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新思路

  做好新形势下的河北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必须切实做好“三个抓”:

  一是要“主动抓”,要真正把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当成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为民办高校提供有效服务。民办高校在党团建设上往往有滞后性,一般在初期发展阶段无暇顾及,而到了一定阶段,全方位上水平时,才有这种需求。要真正认清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在“主动寻求组织帮助”上的差异,针对民办高校主动性差的特点,变“民办高校上门向团组织要服务”的被动工作模式为“团组织主动将服务送进民办高校”的主动工作模式。只有适时为民办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在服务中壮大团的队伍。

  二是要“一起抓”,在工作中要想方设法调动起民办高校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团建工作。抓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仅仅依靠团组织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切实调动起学校里掌握“资源配置权”的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团组织的各种工作理念,从行动上支持团组织的各个工作项目和活动,从环境上营造团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团组织才能真正做到牢牢根植于民办高校。目前,河北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有了比较显著的举措,每所民办高校由省教育工委从国办高校优秀处级干部选派作党建监督员,任专职党委书记。我们团建也是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

  三是要“重点抓”,通过有效载体,重点解决好没有情感归属、团建知识薄弱和没有有效覆盖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感情培养工作,让民办高校切实感受到团组织真心实意服务民办高校发展需求的诚意;二是要做好知识传授工作,让民办高校真正掌握切实有效的团建理论知识和团建工作方法;三是要解决有效覆盖问题,让建立起来的每个团组织,真正发挥效益,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

  基于上述“三个抓”的工作理念,2007年,河北团省委创造了“民办高校团校”这一新的工作方式,主动将服务和组织指导建设送上门,调动了各民办高校的积极性,培养了感情,传授了知识,实现了有效覆盖。

  三、河北省民办高校团校筹备工作

  2007年7月,河北团省委专门从机关办公经费中拿出30余万元,召集全省300余名团干部到中央团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考虑到加强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重要性,此次培训专门将全省13所民办高校团委书记列入了培训计划。在7天时间里,13所民办高校团委书记同全省各市县团委书记、骨干高校团委书记、省属大型企业团委书记一道学习了相关课程,经过了系统的培训,为创办河北省民办高校团校提供了理论武装。

  会议期间,同时套开了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暨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全省13所民办高校团委书记第一次参加全省高校系统会议。会上,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5所省内外重点院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分别就青马工程、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周长奎同志专程参加会议,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作了深刻阐述和全面介绍。为创办河北省民办高校团校提供了思想准备。会后,团省委召开专题座谈会,就民办高校团建工作进行了研讨,各民办高校热烈讨论,在反映现有问题的同时,达成了一致意见:以民办高校团校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民办高校团建工作。为创办河北省民办高校团校提供了组织动员。

  四、河北省民办高校团校的运作方式

  我省民办高校团校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程的科学性。经与省内外专家沟通,科学规划了团校的课程设计:团校培训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国情省情、大政方针、青运史和团史以及团的工作务实,并围绕课程设计聘请了省内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学者和骨干高校优秀专职团干部出任团校的教员。二是服务的全面性。除提供优质课程外,团省委还本着“就近、就便、合适”的原则组织学员培训,并且对培训实行全过程免费,突出主动服务的特点,团省委专门拿出经费用于聘请教员,提供学员学习使用的文件和学习资料,并承担所有非本校学员的往返交通费。三是组织工作的严密性。除做好授课环节工作外,每期培训班开班前,团省委学校部都会召集相关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到授课地召开现场办公会,实地解决有关事项和问题,力争创造高规格培训环境。四是机构设置的新颖性。民办高校团校在设立伊始,即聘请参训学校的校长或法人代表担任团校副校长,充分调动了各高校参与培训、做好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保证了团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借机搭建了一个民办高校合作、交流、互相学习提高的新平台。另外,为进一步增强学员从事共青团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民办高校团校还为5期班统一召开隆重结业仪式,由团省委书记和团校校长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5期民办高校团校培训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培训,团干部掌握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回到学校后,他们主动召集班级的团员开展传达学习活动,在广大团员中掀起了学习团的理论和知识的热潮,增加了团员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唤醒了他们的团员意识;民办高校团委通过学习骨干高校团建先进经验、做法,解除了他们在团建创始阶段的困惑,增强了做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民办高校管理层也由此加深了对团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民办高校团校副校长纷纷切实加大了对团建工作的支持力度。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参加民办高校团校培训后,认真筹备并召开了全院自创办以来的首次团代会。事实证明,通过团校培训这个载体,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切实得到了加强。

  五、启示与思考

  1. 理念转变是切实做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前提。正是有了“依托团校抓团建,立足服务促覆盖”的新理念,才真正开拓了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2. 服务为先是切实做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关键。在对待民办高校团建问题上,团干部必须拿出足够的细心、耐心、诚心,服务为先、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共青团文化覆盖、感情覆盖,才能切实拉近与民办高校的距离。

  3. 以强带弱是切实做好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保证。事实证明,先进带后进,骨干带民办这种有效的“一带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模式,对于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下一步,河北团省委还将不断努力探索加强民办高校团建的新思路、新办法:一是将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纳入团建规范化建设整体格局。将原本计划只对普通高校开展的团建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扩大到民办高校。严格评估,以评促建,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团的建设。二是将民办高校纳入高校品牌工作“大盘子”。积极吸纳民办高校参加“三下乡”、“挑战杯”等品牌活动,借以提升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水平和层次。三是进一步打造民办高校的交流平台。积极支持民办高校充分利用团校这一平台实现校际资源的互补、共享,并进一步增进与省内外普通高校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在全团工作布局中的显著地位,例如,我们在今年即将召开的团代会,拟确定一名民办高校团委书记作为团省委候补委员。

健全组织 发挥作用
开创江苏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共青团江苏省委

  近10年来,江苏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2007年5月公布的数据,江苏共有三江学院等21所民办高校,去年下半年,又增加3所民办高校,这24所民办高校共有在校学生152696人。此外,江苏还有独立学院26所,民办二级学院几十所。民办高校数占江苏高校总数的20.2%,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学生总数超过了江苏高校学生总数的20%,为此江苏省教育厅于去年8月特别增设了民办教育处,加强对民办教育事业的管理。与此同时,江苏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也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团的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和自身建设都得到不断壮大,民办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想、服务学生发展和维护学生利益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建立民办高校团的组织,全面巩固团的阵地

  高等学校是优秀青年集聚的地方,长期以来都是团组织的重要阵地。江苏现有的24所民办高校,绝大多数是1999年以后,在江苏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成立的。现共有学生152696人,其中团员128896人,团青比例达84.4%。我们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以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目标,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较好地实现了江苏民办高校的团组织建设工作。目前,24所学校中已经有23所建立了团组织,还有一所台资学校已经实现了团的工作覆盖。

  全省24所民办高校分布范围广,13个省辖市中除了连云港市之外都有分布。在建团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省级团委和市级团委两方面的积极性,凡通过团市委建立民办学校团组织的,团的组织关系隶属于该团市委。但是,在团的活动开展、团的书记培训等方面,我们把民办高校团委一律视为市级团委对待。这一举措大大地提高了民办高校的建团效率,基本上民办高校成立不到一年,就能够迅速建立团组织。在校级团委建立以后,我们注意力再集中到建设学校团的组织网络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方面。2007年4月初至5月底,我们对全省民办高校开展了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各院系、各班级已经全部建立团组织,有的学校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中也建立了团组织,普遍出台了《团建工作制度汇编》。全省民办高校校级和院系两级共配备团的干部354人,平均年龄为26.7岁,本科学历占77.4%。

  我们体会到,在建团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团组织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办高校董事会主要成员个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极端的情况比如台资在淮安市涟水县创办的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台资方对建党和建团都抱不合作态度,使得建团工作一直无法进展,好在团的活动能够较好地开展起来。

  二、开展民办高校团的活动,充分发挥团的作用

  在民办高校建立团组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实践,认真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以团的各种品牌活动为载体,带领民办高校的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 在民办高校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作用。共青团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动员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参加全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同时,还针对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在江苏高校中开展了“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民办高校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各个学校组织有序、报名踊跃,选拔出的大学生志愿者普遍受到服务地的好评。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民办高校充分发挥学生职业技能优势,组建了烹饪、旅游、机电等各种特色的实践团服务队,走入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和农村田头开展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民办高校暑期组织了300多支校系社会实践小分队,其中省级重点团队5支,受到省级表彰的团队有10支,先进个人有13人。还有不少民办学校结合职业类学院的特点,制定了《特色团支部活动办法》,在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方面结予优惠政策,鼓励团支部开展职业导航设计和技能训练实践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

  2. 在民办高校充分发挥团的引导作用。团组织引导青年,就是要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形成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积极带领民办高校团组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体育活动来加强民办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在民办高校大张旗鼓地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加强大学生党校、团校建设,坚持每年选拔10名左右青年学生参加省级层面的学习培训。我们在部分民办学校试点“赏识教育”,通过设立各种门类、极富特色的赏识教育表彰项目,鼓励青年学生从高考失败者的阴影中走出来,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增强学习和就业的自信心。认真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和团日活动。大力选树民办高校学生中的典型,通过拓展评选领域来选树青年学生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人物。

  3. 在民办高校充分发挥团的服务作用。为青年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他们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是体现共青团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一是在民办高校低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测评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为大学生提供个人发展建议。二是举办形式各样的职业技能比赛。在注重技能训练日常化的同时,各个学校团委都结合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职业技能比赛,为学生搭建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平台。三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牵线搭桥。积极实施“江苏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广泛联系社会资源,开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联系就业创业导师,帮助青年学生确立就业目标、提高应聘能力。2007年由团组织牵头举办的校级职业技能竞赛超过100场次,参与学生近10万人次。近几年来,江苏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 在民办高校充分发挥维护合法权益作用。团组织维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是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需求,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校园作出积极贡献。去年的调研显示,民办高校贫困生总数为7083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6%。我们主要通过奖、勤、助、贷四种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帮助。各个学校团委以勤工俭学为主导,通过“江苏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等途径,加大帮困助学力度,努力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基本生活和完成学业的经济保障。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一直是共青团的重点工作。目前,各民办高校均已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我们积极倡导民办高校团干部做大学生的心理导师,通过“心理健康大讲堂”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如何宣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如何承受压力、提高抗挫折能力等,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近年来,各民办高校团委通过个别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超过1万人次,为确保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实践中来看,民办高校基本上是职业类院校,各自活动的开展能够较好地体现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此外,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院校党政对团委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各个职业类型的侧重点不同,真正能够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开展起来的品牌性的民办高校的活动还没有确定起来。

  三、加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大力促进团的发展

  加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民办高校团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加大对民办高校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选派2-3名民办高校的团委书记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和团省委联合举办的“市级团委书记进修班”,选派3-4名校团委干部参加在省委党校举办的“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2006年还专门举办了一期民办高校团委书记培训班。召开民办高校团委书记座谈会,以会代训来交流和总结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工作。

  从近几年来江苏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和去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团干部在行政、经济待遇方面,与地方高校相比较还有一定推动的空间,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共同努力。

  加强民办高校的团建和共青团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团建的客观需要。这几年来,我们抓住了服务民办高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这个关键,健全民办高校团组织,积极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切实增强了民办高校团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摸实情 出实招 求实效
——江西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情况汇报

共青团江西省委


  我省有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13所(含2007年底新批准3所)。普通民办高校在校学生19.91万人,其中本专科学历教育在校生11.98万人,占江西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5.32%。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江西团省委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在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摸实情,找准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为了增强针对性,找准切入点, 2006年10月到2007年5月,先后对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4次专题调研,摸清当前制约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民办高校出资人认为开展共青团工作是公立普通高校的事,民办高校无此必要。

  2.工作制度上存在缺陷。普遍存在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活动组织制度不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党建带团建”、“推优”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3.物质投入上缺乏保障。民办高校出资人,往往把资金用于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招生和专业建设上,对共青团工作普遍投入较少,存在经费保障不足、活动阵地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求。

  4.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团委专职干部较少,一般以兼职干部和学生干部为主,用于团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得不到保证。存在数量不足、稳定性差、团务基础薄、能力偏弱等问题,因而造成工作创造性不强,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标准不高,工作效果不理想。

  5.团的工作缺乏活力。一是受益面窄。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基层团组织经常开展活动的仅占被调查者的36.63%(表6),而经常参加学校活动的仅为14.07%(表7),经常参加学生会活动的仅6.75%(表8)。二是吸引力弱。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学校团组织、学生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比较强的分别为2.85%(表9)和5.01%(表10);学生对学生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满意率不到6%(表11);三是认同率低。当学生遇到困难,对其帮助最多是其他同学和老师,累计占被调查对象的86.21%(表12),选择团学干部的不到14%。

  二、出实招,探索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新路子

  面对现状,江西团省委紧扣民办高校特点,在优化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在夯实团的基础上下功夫、在活跃团的工作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在优化外部环境上下功夫。一是出台工作意见,为民办高校团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于12月下旬联合省委教育工委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意见》。《意见》就民办高校团组织的设置、团干部的配备、团的工作经费、团的隶属关系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为民办高校团学工作提供校内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抓住省委、省政府在民办高校成立党委,派出党委负责人兼督导专员这一有利契机,积极主动与学校董事会协调,争取党委支持和资金保障。按照党建带团建“四带四同步”的工作机制(即:带班子、带队伍、带思想、带工作,党团建设同步手抓、党团阵地同步建、党团教育同步搞、党团工作检查同步进行),在民办高校团组织中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即:每学期各学校团委向党委汇报一次团的工作、提供一份舆情报告,邀请党政领导出席一次团的活动、为学生作一场成长讲座。

  2. 在夯实团的基础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全面覆盖,构建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社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适应民办高校学分管理、弹性学制、一校多区的特点,在完善院系、班级建立团组织的传统建团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行公寓(楼栋)建团的团建模式,形成“校团委—院(系)团总支+楼栋(公寓)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楼层团支部—寝室团小组”的新型团建组织架构;构建“一种身份、双重管理、多个舞台”的团员管理新模式,让广大团员青年时时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到目前为止,10所民办高校均实现了院系、班级建立团组织,江西蓝天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民办高校建立楼栋(公寓)团组织,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还在校外学生宿舍建立了团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干部带好一个理论学习小组、创建一个文明寝室、帮助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并将活动开展具体情况记录在册。同时将民办高校学生干部,纳入全省大学生骨干统一培训计划。

  二是突出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团学工作结对帮扶机制。2007年10月起,团省委组织18所省属公办高校团委分别与10所民办高校团委结成对子,在活动项目、制度完善、干部培训、互派挂职、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展“五个一” (互派一名干部帮扶工作、共同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共同举办一期团学干部培训班、共同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共同组织一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结对共建活动,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全面活跃。

  三是突出精干高效,加强民办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专职为主导,兼职为补充,积极吸纳学生”的思路,配齐、配强、稳定、培训团干部队伍,同时优化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江西蓝天学院在胡春华书记调研之后更加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委书记兼任了校党委委员, 6个3000人以上的院系设立了教师团总支书记兼学工秘书,并享受共青团岗位津贴。

  四是突出科学规范,完善民办高校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帮助民办高校团组织建立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员教育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引导做到团建有形化。

  3. 在活跃团的工作上下功夫。一是以四个引导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活动引导上,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民办高校学生中开展“为党旗增辉”、“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宣讲活动。在典型引导上,举办“全省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包括民办高校优秀大学生石红、郭宗帅在内的优秀大学生代表走进民办高校,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鼓舞青年学生。在面对面引导上,成立青年学子成才导师团,开展“相约校园、成长对话”活动,让学生直接与成功人士近距离交流。在服务引导上,将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民办高校毕业生300余人纳入全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人才信息库”,通过共青团网站向社会公布,服务就业。

  二是以四个平台为手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打造社团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平台。以“活力社团、魅力青春”为主题开展民办高校社团风采展、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评选优秀民办高校社团及社团干部,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活跃。打造志愿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奥运志愿者招募、四进社区等活动,培养志愿服务理念。打造民办高校网络教育平台。构建以江西青年网为核心,辐射各民办高校的网络教育体系。目前10所民办高校团委均建立了网站或网页,有8所还组织了专门的维护队伍。打造学生维权平台。在10所民办高校学生会组织中,均建立维权部、维权中心等学生维权组织,维权领域不断延伸,维护了权益、化解了矛盾、保持了稳定。

  三、求实效,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焕发新面貌

  1. 团的外部环境日益得到优化。在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民办高校逐渐意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共青团在教育学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共青团工作逐渐趋于认同和支持。一年来,各校党政领导、董事会负责人出席校院两级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达平均每月4人次,各校共青团工作经费均有提高,江西蓝天学院从去年的120万元增至现在的130万元,增加8.33%,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从去年8万元增至12万元,增加50%,江西渝州科技学院比去年增加1万元。

  2. 团干部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各民办高校配齐配备团干部,目前,全省民办高校有校级团委专职教师团干部47名,比2006年增加11名;80%以上院系有班主任或辅导员兼团总支书记。有5所学校团组织被学校评为先进单位,9名团干部评为校先进个人。

  3. 团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活跃。民办高校各级团组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在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喜人成绩。一年来,各校均开展了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主题报告会共106场、举办主题晚会67场次;组织献血9000人次、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累计近万人次、举办校、院级团干部培训班21次,轮训团干部1300余人、团员受教育面达70%。

  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只有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才能求得了民办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只有以作为求地位,在维护学校发展和稳定上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作用,才能赢得学校党政和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抓住学生关注焦点,才能准确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取得实效。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推动我省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一是加大指导。以实施《工作意见》为契机,促进我省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绩效化;二是拓展平台。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和拓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满足青年学生多层次需求,使更多的学生在团组织的活动受益。三是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团建模式和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共青团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纳入体系 规范管理 活跃工作
努力提高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水平

共青团山东省委

  近年来,我们在团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把民办高校作为全省团建工作的重点领域,按照“纳入体系、规范管理、活跃工作”的整体思路,努力提升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省民办高校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山东省登记在册的民办高校106所(其中,学历教育24所),学生13.5万人,团员8.6万人;团员人数在600人以上的民办高校30所;有72.7%的民办高校建立了团组织;有78.4%的民办高校建立了学生会组织。同时,我省民办高校也呈现出分布不均、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以及学历层次复杂等特点。

  二、我省加强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1. 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底数。为准确把握我省民办高校团建情况,2003年至2007年,我们多次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全省民办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两次对全省民办高校团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多次组织召开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座谈会,并联合各市教育、民政等部门,对全省17个市、140个县(市、区)的民办高校团建情况进行了多渠道、全方位的摸底,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全省民办高校的分布、团组织设置、团干部配备、活动开展等情况,形成了《关于山东省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和《民办高校学生入党情况的调查》等材料,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奠定了基础。

  2. 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组织建设。团省委联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组织建设的试行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了团组织的设置和团干部的配备,明确了团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职责。例如《意见》要求,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民办高校,都要同步建立团的组织;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以学校党组织为主,上级团组织协助建立团组织;暂时未建立党组织的,由上级团组织直接负责建立团组织;团组织负责人由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报上级团组织备案等,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3. 理顺隶属关系,畅通工作渠道。我们根据民办高校团建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角度,理顺了各类民办高校团组织的隶属关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学校,由举办单位团组织领导学校团的工作;举办单位确有困难,或由公民个人举办的一定规模的学校,由市级团委领导其工作,也可指定有关部门团组织或县级团组织领导;对于规模较大、发展稳定、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的民办高校,直接纳入团省委的联系范围,与普通高校团的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彻底改变了组织关系隶属不清、联系不畅的现象。

  4. 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交流平台。2004年,团省委成立了山东省民办高校团的工作联谊会,吸收社会影响大、工作基础好的18所民办高校作为理事单位,并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民办高校团的工作联谊会章程》。联谊会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工作、交流经验,为推动民办高校团的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团省委还联合省委高校工委开展了普通高校团委书记到民办高校挂职试点工作,让普通高校团建工作的成功经验直接注入民办高校,提升了民办高校团的工作水平。每年暑期,团省委还在省团校举办民办高校团干部培训班,每期50人,对民办高校团干部进行团的业务知识培训,并组织参训人员到各校参观、学习,提高了民办高校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5. 纳入工作体系,活跃团的工作。我们把民办高校团的工作纳入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在“三下乡”、大学生艺术节、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工作中,对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统一部署、统一考核;每年的高校团委书记会议吸收民办高校团委书记参加;年终红旗团委、先进团委的评选,分配给民办高校一定名额;推荐民办高校团员青年参加省团代会代表、省学联代表的推选。自2005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向社会公开举荐优秀毕业生”活动,重点面向高职、民办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积极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和实习提供服务。

  6. 选树工作典型,推动全面发展。几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山东英才职业学院、青岛滨海职业学院、烟台南山职业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大部分民办高校负责人的建团意识增强,普遍认识到团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我省民办高校大多数建立了团组织,理顺了隶属关系。已建立团组织的学校,基本上有一套工作班子,有较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功能较完备的团属活动阵地,具备了开展团的活动的基本条件,民办高校团的工作逐步活跃起来。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尽管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整体推进不平衡、团干部的工作精力难以到位、团组织教育引导青年的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配强民办高校团组织负责人。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民办高校团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健全和规范民办高校团干部聘任、考评、奖励机制,特别是协调落实好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保证民办高校团干部专职专用。二是为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在适当时机将我省开展的“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扩大到民办高校,以评促建,督促民办高校为团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活动阵地,优化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环境。

积极探索 加强建设
切实做好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

共青团湖南省委

  一、基本情况

  湖南是高等教育大省,现有公办普通高校96所,在校大学生108万人。湖南民办高校的办学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很快。全省现有民办高校26所,其中公办普通高校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15所,均为本科层次;在社会力量举办的11所民办高校中,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长沙医学院2所为本科,其余9所为高职专科。截至2007年11月,全省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约为14.62万人。

  全省26所民办高校有基层团组织3316个;团员13.26万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0.7%;团干部221人,其中专职团干部67人,兼职团干部15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38人,本科学历的143人,团委书记的平均年龄为30岁。

  二、湖南加强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省针对民办高校相对来说历史短、经验缺、沉淀少,学生人数增幅快,学生思想活跃、善于表现,同时素质参差不齐、信心不足且渴求被认可,团建基础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加强“五个建设”,积极做好民办高校的团建工作,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的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是:

  1. 加强环境建设,优化工作氛围。一是依靠党建推动团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确保民办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省委向11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校选派了党组织负责人和督导专员,加强了党的领导。团省委抓住这一契机,在省委教育工委支持下,坚持党建带团建,在民办高校切实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并以此全面带动学校团学工作的开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00年开始将党支部建在学生楼栋,探索了学生党员“注册支部+活动支部”的有效做法,该校在此基础上,团建工作在这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二是统筹规划。民办高校作为新的社会组织,团省委将其团建工作纳入在全省开展的“两新组织团建月”活动,统筹考虑,要求各民办高校健全完善院、系、班三级团组织体系,推动我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实现了新发展,扩大了团组织有效覆盖面,提高了民办高校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三是协调加大经费投入。团省委与各民办高校董事会加强联系,协调各高校将团学工作经费纳入每年的预算,并逐年加大对团学工作的投入。目前,各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经费基本得到了保障。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团委日常工作经费2007年预算为40万元,专项活动另外下拨经费,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团委的预算为23万元。

  2.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团建基础。近年来,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加大对民办高校团的建设的指导力度。一是建立了联系人制度。从2005年起,团省委把民办高校团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党组成员及组织部、学校部负责人,有关市州团委负责人,每人联系1-2所民办高校,指导、督促所联系高校团的建设,并就团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建立了公办高校团委和民办高校团委结对共建制度。2006年6月,团省委下发《关于普通高校团委与民办高校团委结对共建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1所公办高校团委分别与11所民办高校团委结成对子,在组织建设、团干部培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实施共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民办高校团学工作的全面活跃。三是建立了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制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每个学期轮流在各民办高校召开1次民办高校团委负责人工作交流会,就各个高校各个时期关注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四是帮助指导一些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

  3. 加强组织建设,实现多重覆盖。我省各民办高校团组织的设置均为校团委、系(部)分团委或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三级。团省委通过督查等方式,推动各民办高校都建立起了象公办高校一样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各民办高校都能够按时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党员、团员发展程序和党团组织关系转接都能够严格执行《党章》、《团章》有关规定。另外,我省有近一半的民办高校还按照构建一体两翼大格局团建的思路,以及为适应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一校多区的特点,在巩固完善院系、班级团组织的传统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团建团、公寓建团的新型组织模式,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学生,哪里就有团组织”。

  4. 加强活动建设,增强组织活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民办高校学生最关注的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问题包括就业、伙食价格、宿舍管理、业余活动等,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及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同。就学生的需求来说,在政治追求方面,有60%以上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学习成才方面,学生最迫切的还是学好专业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只有10%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在社会参与方面,超过50%的学生表示最希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活动,30%左右的学生表示希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文化生活方面,学生喜欢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希望通过举办讲座、论坛、高雅艺术表演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指导全省民办高校团组织认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组织生活、学习交流、技能竞赛、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见习、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辅导等类型的活动,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学生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5. 加强能力建设,打造精干队伍。为在民办高校建设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团干部队伍,团省委协调督促各民办高校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把好团干部的进口关。积极拓宽团干部的选拔渠道,通过公选、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争取把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毕业生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配齐配强学校团的领导班子。目前,我省民办高校团委专职干部一般为2-5人,团委书记都享受中层干部待遇。二是对基层团干部加强培养、培训。选送优秀的专职团干部攻读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并组织参加团干部业务培训、党团校学习、社会实践考察、挂职锻炼等活动,不断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

  三、问题与建议

  1. 办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学生与文凭认同度不高,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歧视现象,造成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一些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还存在差距,与对学生的培养不相适应,影响了教学质量。兼职、外聘教师过多,且60%以上的兼职、外聘教师为退休教师,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些学校的实验、实习等基本条件不具备,不少重要的实验需借助公办大学的实验室才能完成。在这两个方面,大部分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校比独立学院要差。三是贫困生的救助工作不到位,缺乏稳定有效的救助机制,缺乏救助资金,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预算非常少。办学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给民办高校学生带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也必然会对这些学校团的建设与团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2. 团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来说,独立学院的团组织建设和团工作开展情况,要优于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校。湖南的15所独立学院都是从本科院校分离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延续原来党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模式,组织设置和开展工作的情况比较好。二是对团建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就湖南26所民办高校的团组织建设情况来看,所在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组织设置是否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委会、董事会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少数学校的院委会和董事会对团建和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致使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团组织缺乏必要的条件保障。一些民办高校团组织与学生工作部门合署办公,还有个别民办高校缺乏独立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团组织开展工作的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四是团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多种原因,民办高校团委编制较少,专职人员更少,系团总支书记一般都是兼职,没有职级和相应待遇;民办高校在选人、用人方面强调一专多能,许多老师兼课过多,造成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局面;同时,团干部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待遇偏低,这些都引起了基层团干部队伍的不稳定。

  3. 建议。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待民办高校要与公办高校一视同仁,在某些方面甚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扶持。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管理与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二是应将民办高校和公办院校一样,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在工作部署、文件发放、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参加会议、研讨问题等各个方面纳入全省高校的统一体系,与公办院校享受同等待遇。民办院校国家计划所招学生在升学、档案管理、助学贷款、就业、享受助学金、评优等方面应与公办院校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以激发民办高校学生的积极性。社会各方面都要为民办高校的办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用人单位要努力消除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歧视现象。

  三是民办高校自身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争取社会的认可。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四是学校领导和校董事会要提高对党团工作的认识,坚持党建带团建,重视和支持共青团工作。团组织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和开展活动;团干部要通过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五是要进一步创新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格局,注意延伸共青团工作的手臂,更好的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工作重点进一步向班级团支部倾斜,实现工作重心的下移;注重发挥网络在工作组织和动员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富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团学工作格局。


 
江西蓝天学院团建工作情况
江西蓝天学院党委

  江西蓝天学院创办于1994年,1999年成立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本科江西蓝天学院。学院占地2200多亩,在校学生50000多人,教职工3000多人。董事长于果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是党外人士,但一直重视、支持党的建设和共青团、工会的建设。江西蓝天学院是江西民办高校中最早成立党团组织的。现在,学院团委下设三个分团委(两个校区、一个生活园区),23个团总支,935个注册团支部,共青团员45050人,约占青年学生总数的85.64%。江西蓝天学院团的建设得到了上级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江西蓝天学院团委,2001年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委”,2003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6年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2007年被团省委评为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被团中央等八部委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称号。

  一、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

  学院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院团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团组织建设纳入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一是明确分管领导。学院党委由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党总支由一位委员分管,党支部由书记分管。二是统一部署工作。党委在制定年度、学期工作计划时,把共青团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在平时检查和年终、期终总结时,一起检查,一并总结。党组织定期专题研究团的工作,党委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党总支和党支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三是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团章》的规定,结合民办学校的特点,党委指导团委制定了《共青团江西蓝天学院委员会工作条例》,以及岗位职责、组织生活、会议制度、评比细则、奖惩办法、“推优”办法、社团管理、团校建设等一整套工作制度,使团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制定了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意见。强化“三种意识”:“带动”意识、“共建”意识、“团要管团”意识,做到“三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党团联动到位、团建“自转”到位。

  二、健全组织,理顺党团组织体系和工作关系

  一是健全团组织。学院设团委,两个校区和生活园区设分团委,系设团总支,班设团支部。二是团组织书记参加同级党组织。院团委书记任院党委委员,分团委书记任党总支委员,系团总支书记符合条件的任系党支部委员。成立学生党支部的,系团总支书记兼学生党支部书记。同时,专职团干任学生会秘书长,两校区学生会主席任分团委副书记,系学生会主席任系团总支副书记。这样,就构成了党组织领导团组织、团组织指导学生会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三是党组织管理团干部。团干部的产生,经民主推荐,由团组织提出候选人,征求同级党组织和行政负责人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党组织和团组织批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任免手续。四是规范工作程序。党委明确规定,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计划、重要活动、要及时向同级党组织请示汇报,并向行政领导通报,尊重行政领导意见,争取行政领导支持。党组织研究团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吸收团组织负责人参加。

  三、加强指导,开展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活动

  院党委在宏观把握团建工作、健全组织、理顺关系、配好干部的同时,加强了对团建工作的具体指导,给团组织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团的“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功能,帮助他们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开展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活动。近几年开展的活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大类:

  一是团中央、团省委统一布置的活动。如:党建带团建、创建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二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配合学院工作开展的活动。如:贯彻院党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开展了“贯彻十七大,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开展了“知荣明耻树新风,实现‘四无’(无垃圾、无偷盗、无打架、无抽烟)促和谐”主题教育活动。配合学院开展的学生品德培养系统教育,开展了“我的大学,我的兄弟姐妹――爱心传递活动”、“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活动”、十佳团员自强之星事迹报告会等。从去年9月新学年开始,我们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开展了以爱心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学生品德培养系统教育,一个学期一个主题。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他们养成最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载体。通过系统的学生品德培养教育,学风、班风、校风明显好转。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开展了“扶贫助困行动”(一方面,开展“从困境中奋起,在自强中成长”教育;一方面,设立“爱心基金”,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为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开展了“成功校友访谈活动”,把他们的事迹制成光盘、编印成书。为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建立了大学生维权中心,开展了维权服务活动等等。

  三是先进典型培养教育活动。典型教育是蓝天学院的一个传统,一个亮点,陆续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中国十佳少年”成洁,曾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三次接见;“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团员”、“全省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石红;“全国三好学生标兵”、“江西省优秀团员”伍渊,等等。从2006年开始,院团委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团员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学院已经逐渐形成了“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蓝天精神。

  四是社团活动。全院共有学生社团66个,会员100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院团委成立了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了社团管理办法和社团章程,聘请了指导老师。长期以来,学生社团活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能力,又繁荣了校园文化。

  四、关心支持,帮助团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是干部问题。团委书记享受正处级待遇,分团委书记享受正科级待遇,团干部转岗同职级安排。系党团组织的结构是: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系学工秘书兼任团总支书记。这样,就把团的工作和学生工作结合起来,把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兼任党团书记的干部每月给一定的工作补贴。二是经费问题。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保证需要。2007年用于团的工作的经费达130万元。三是活动阵地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夯实基础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机制

北京吉利大学团委

  北京吉利大学是吉利集团于2000年投资创办的,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际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国际化的、新型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现建有17个学院,在校生25000人。

  目前团员已发展到17000人,建有团总支20个,团支部538个。连续六年获得市或区级“红旗团委”称号。在数学建模、知识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公益献血、青年岗位能手评比、志愿奥运等方面共获得十多项市级大奖。十九人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

  一、实行“双轨合一”的领导体制

  党团共建是既定方针。但根据民办高校人财物的管理特点,我们把党的领导与行政管理两条线合二为一。在党委书记主抓的同时,又有校行政领导分管,独立设置团委,学生处团委合署办公,团委书记由学生处副处长兼任,防止形成“两张皮”。

  执行校长罗晓明亲自挂帅,亲切关怀,亲自规划共青团总体发展蓝图和目标任务,并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人手不够,团委的编制就不断给增加,从开始的1人扩大到现在7人;工作要经费,他有求必应;活动要场所,他不光为学生干部安排专门的办公楼层,还开设了大小十几个学生活动场室。

  学校把团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周召开一次团总支书记例会,汇报交流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全校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学生工作例会,请团总支书记参会,把团的工作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学校还把校内所有活动的主审权交给团委,要求其它职能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且指定批假权、场地申请权、物品领用权等由团委负责。同时在推优入党,各项评先表彰中,要求团委参与资格审查。由于赋予团委很多管理职能,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学校落实领导责任的同时,各学院也都明确党总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为团总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辅导员为团支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干部队伍

  我们实行专兼结合的办法,解决干部队伍问题。团委工作忙时、学生处全体干部可随时调配,成为兼职团干;注意吸收一些素质好、热情高的学生参加跟班工作。一些任职时间长,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团总支书记任校团委兼职常委,以提高决策力和战斗力。

  各学院的团总支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落实专兼结合的团干队伍。大学院先专,小学院先兼;老学院先专,新成立的学院先兼;有成熟干部的先专,没有合适人选的先兼,循序渐进,稳步扩大专职团干队伍,现在已有近半数的团总支书记实行专任。

  面对兼职不兼薪的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调动兼职团干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统一的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排出名次。在对优胜者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落后者警告通报。特别是考核情况学校作为职务晋升,薪金晋级,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与实际待遇挂上了钩,兼职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构筑“立体网络”的基层组织

  为了更好地把青年学生聚集到团的周围,我们着力构筑“立体网络”,形成以班支部为核心,以临时支部为经纬,以社团为外围的组织格局。我们尝试在团员学习圈之外的日常工作圈、业余生活圈、外出团队圈等地方组建临时团组织。先后在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各社团、各个公寓楼、奥运志愿者团队中建立了3个临时团总支和42个临时团支部,让团的组织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学生活动领域,让团的关系随身带。

  同时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按照学校领导“两个一”(组建一百个社团,原则上每位同学都要参加一个社团活动)的要求,在全校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给每位同学一封倡议信,同时完善了社团管理的相关制度,出台了支持活动的有关措施。现在各类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建的社团已达90个,参与学生近万人。每年都举办一次“社团文化节”,同时支持他们走出校门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在全国全市活动中先后获得十多项奖励。

  四、开辟“四条腿走路”的筹资渠道

  民办高校没有国家资源可用,要保障团组织的正常工作,单靠上级拨款是不现实的。我们主要采取“四条腿走路”的办法来解决活动经费问题:

  一是尽量向上争取。在上级下达的重大工作任务,参与重大活动时,向市、区两级团组织争取补助经费;

  二是重大活动学校预算。对每年学校举办的全校性重大活动,各个学院的特色品牌活动,年初由我们列出计划,作出预算。每年预算的资金都在50万左右;

  三是团的基础工作由团费保障。团费除少量上交外,绝大部分留在基层,以保障团组织日常工作需要及开展小型活动。

  四是社团活动争取社会赞助。学校为解决经费困难,专门出台了《社会赞助管理办法》,按照谁争取谁受益、个人与集体合理分成的原则,调动社团组织拉赞助的积极性,每年都能为学校争取到近50万元的活动经费。

  五、确立“一个中心”的教育主题

  对团员的教育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题,但学生不是对所有的主题都感兴趣。为此,确立一个中心主题,寻找大家的共同点很有必要。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把“爱国主义”确立为中心主题。每个月选其一个切入点作为子题,并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进一步深化教育内涵,活跃教育形式,扩大教育效果。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党的感情,我们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乡情调查,访老问贤,直接走入社会,亲身感受中国社会的巨变,体会到党的伟大,从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十七大召开后我们及时把党关注民生和高校毕业生的内容放大宣传,让他们感到党了解和关心他们。同时组织十七大宣讲团深入昌平周边乡村。一部分同学还自发成立了“科学发展观研究会”。我们请来“延安儿女”,请来庄则栋等老同志讲述自己亲身的经历;我们请来文天祥的后代开办“爱国主义主题音乐报告会”。每年的“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来临时,我们都要开展“红歌合唱大赛”、爱国诗篇朗诵比赛和纪念文章演讲比赛等等。

  08年奥运会我校承担了场馆服务、选拨开闭幕式标兵引导员,及开闭幕式演员的任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提高学生爱国意识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不放。到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四项“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志愿服务任务,同学们从中得到极大的锻炼,思想觉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校提倡“人格本位”办学理念,每年都要组织“人格本位”报告会,“人格本位”读书知识竞赛,校园文明之星评比等活动。

  我们还组建了准军事化管理的学生国旗护卫队,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每个学院的团员轮流参加活动,。

  六、试行“双向选择”的活动模式

  我们每年都要举办上百场各类学生活动,原来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同学们感到与己无关。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三个转变:即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由指定型向沙龙型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一改过去强按牛头的作法。现在把主办权下放,依托各学院、各社团、各学生组织主动组织活动,改变了过去想表演的人没机会,想看的人又没有票的局面,如我们举办“社团沙龙”时,有几十个社团自己轮流坐庄,效果出乎意料,开办“庆祝十七大——吉利激情广场”时,学生们自编自演连办了十七场。

  对“三会一课一培训”制度,我们在坚持的同时,也进行了改革。首先把教的内容扩展延伸,除讲团的基础知识外,还讲国家形势、讲人生故事、讲历史、讲哲学。同时举办“经典人生”大讲堂,先后请全国著名的政界、经济界、文化界名家来校讲课。特别是把教育内容寓于团队游戏之中,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里、大操场上,组织开展野外心理扩展和历奇培训。还开展心理测查、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

  七、打造“如影随同”服务品牌

  共青团的号召力、凝聚力光靠指令不起作用,只有贴近他服务,真正建成“青年之家”,他才会从感情上接受你。为此,我们办起了《吉利青年报》和《吉利大学生报》,让学生自采自编,为他们提供展现写作能力的舞台;节假日帮同学们订票;免费为毕业生组织二手书籍和物品交易市场;组建学生公寓自律委,维护公寓安全与卫生秩序;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食堂卫生、质量和价格情况;下设校风校纪检查委员会,在一切公共场所协助维护同学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开通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开办青春期心理、生理大课堂;开辟就业信息宣传栏和专家讲座先后为八位重病的同学,捐款40多万元,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帮他们度过难关。广大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都自觉地向团组织靠拢。

  八、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为了增强学生团干的竞争意识,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同时保证团学队伍的强大活力,我们把竞争机制引进了团学岗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任用团学干部。任前有报名、考核、笔试、面试,任中有公示,任后有述职报告,群众评议,年度考核,建立辞职、免职、撤职制度,让能者上,庸者下,不断吐故纳新,形成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多数团委学生会干部从工作中才干得到增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先后有200多人得到集团和学校的留用,走向社会后一般适应性都很强,进步都很快。
 

唱响时代主旋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
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

广东白云学院团委

  广东白云学院创办于1989年,1999年成立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18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技术型人才20多万人。

  我院团委成立于1999年,现有委员9人,下设9个团总支,268个团支部,1250个团小组,共有团员8120名,占全校学生的总数80%。

  一、学校高度重视,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院董事会、党委高度重视共青团的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办公条件上给予了极大支持,在共青团开展的许多主题活动上,均能看到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身影;在我们学生干部培训中,院长、党委书记亲自为学生授课。目前,我院团委与学生处合署办公,有专职团干7人,下设艺术教育中心,各系成立团总支并配备有兼职团总支书记。团委有独立的办公经费及工作场所,每年学院下拨经费接近70万,另外还有其他专项经费,为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以促进大学生的成才与就业为目标,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活跃学院共青团工作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往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学校和学生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广东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院团委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全面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工程,逐步形成了体现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特色的、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学生核心能力训练、白云大讲堂、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素质拓展认证工作现已成为我院共青团组织的四大工作亮点:

  1. 拓展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领域,举办学生核心能力训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学生实习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越来越注重员工职业技术能力以外的一些“通用型”能力,我们称之为核心能力。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2004年3月,院团委探索性地推行学生核心能力训练工作,编写教案,研究训练方法,试办第一期学生核心能力训练班,并一举获得成功。

  核心能力训练以团干和辅导员为师资主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启发性、激励性教育,从《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创新思维》、《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六个模块入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深受学生欢迎。经过2年的实践,我院学生核心能力训练逐渐走向成熟,现已成为我院素质教育的主打品牌。

  2006年,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黄克宇、副院长何小雄主编的、由团委部分教师参与策划、编写的《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一书,作为21世纪全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系列教材,经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审定、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07年,我院《核心能力训练》作为选修课,计算学分,正式纳入教学计划,每年参加训练学生达5000多人。通过调查,参加过核心能力训练的学生市场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批被用人单位录用,并且在工作单位表现突出。

  实践证明,学生核心能力训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素质教育项目,它不仅成为我院共青团工作的一种创新形式,也成为我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崭新途径,成为我院学生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依托。

  2. 发挥民办高校共青团的文化传播功能,开辟“白云大讲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民办高校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深,底蕴不厚,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文化需求。为此,我院团委策划开辟了"白云大讲堂",两年来共邀请了省、市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全国知名学者和各类成功人士作专题讲座近100场,约有5万多名(次)学生参加,为青年学生讲解时事政治,与青年学生分享人生阅历和成长心得,向青年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政治思想水平,引导青年学生发展健康个性。活动开展以来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掀起了求真探索的热潮,反响强烈,"白云大讲堂"现已成为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重点品牌。

  3. 发挥民办高校职业技术教育优势,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民办高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学生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对优势。因此,我院团委非常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始终把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每年举办规模宏大的科技艺术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仅在2007年,全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各类成果就达1490项,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得奖项34个,有些成果已经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些有科技创新成果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4. 根据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要求,认真开展素质拓展认证,实现素质教育制度化、标准化管理。为促进学生自觉地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院团委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度,通过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如实记载和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的素质拓展的热情和动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等素质训练,使我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增强,2007年学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6.2%。

  三、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在团的组织建设上,我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了由院团委——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宿舍团小组组 成的四级网络,同时,在各系选拔优秀的辅导员担任团总支书记工作,把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团的队伍中来,有效促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开展。团委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做好团组织的“推优”工作,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2007年向党组织推荐了3575名优秀的共青团员,推优率达到32.1%。

  我院共青团工作,得益于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的优势,机制灵活,工作效率高,勇于改革创新。当然,也存在有不足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待思考和解决。如: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干部队伍稳定性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我院建校时间短,团组织工作经验欠缺,如何扬长避短,在上级团委的领导下,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2期]全国百城市深入开展中学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12期]杨岳同志在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决赛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校工作简报 第11期]“微笑的北京 舞动的旗帜”——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举办第十五期暑期培训班并启动“首都中学生共话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10期]上海市全面部署暑期中学共青团工作
[学校工作简报 第8期]团中央学校部、上海团市委积极帮助“青春的选择”报告团成员刘开奉同志解决孩子就医等实际困难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