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8 期
(总第65期)

 

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编
2011年02月11日
 

2010年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运行情况

  2010年,各级团组织继续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作为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青年就业创业。

  一年来,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升质量、规范管理、加强对接”为目标,通过加强调研分析、集中公布见习基地名单、开展见习岗位对接月、试点发行见习证、完善《见习基地管理办法》、扩大宣传范围和深度等有力措施,推动见习基地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截至2011年1月5日,全团累计建立见习基地41735家,其中城市战线建立25533家,学校战线建立16202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6%;2010年共新增上岗435113人,新增录用172223人,比2009年有大幅的增加。

  一、见习基地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2010年是见习基地工作启动实施的第二年,与前一年相比,各地更加注重抓住关键环节、寻找工作规律,特别是按照社会机制机理,寻找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和路径,实现了见习基地工作的新进展。

  1.积极筹建见习基地。一是突出“优质”。针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普遍热衷于社会影响力大、社会责任感强的优质企业,热衷于专业技术含量高的优质岗位,各地在见习基地筹建过程中,注重突出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的质量,努力提高见习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增强青年见习的受益度。比如,河南今年3月在中央驻豫企业中集中筹建70余家见习基地,见习岗位深受青年欢迎。二是发挥“优势”。各地团组织抓住本地优势产业对青年见习接纳能力强,与青年专业背景吻合度高的特点,集中力量,结合地区产业优势筹建见习基地。比如,三亚团市委依托旅游服务产业广泛建立见习基地,岗位使用率普遍较高。三是建管同步。在继续筹建见习基地的同时,加强日常管理,部分省份对已有见习基地进行考核评估,对不合格的见习基地及时摘牌除名。比如,新疆今年对19家见习基地进行摘牌,对22家见习基地下发通知限期整改,调整800余个技术含量较低、青年关注度低的见习岗位。

  2.大力促进岗位对接。一是注重利用契机。各地紧紧抓住寒暑假前青年见习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岗位对接活动,组织各种见习招聘会、见习岗位双选会,“见习岗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劳动力市场”等活动。比如,上海团市委启动世博会志愿者职业见习计划,为志愿者提供见习机会。二是注重分类对接。区分不同青年类别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别对接。比如,浙江等地团组织针对不同群体见习需求,结合岗位要求和工种类别,分别设计了高校青年学生见习对接专场、青年农民工集聚地见习岗位推介会、社区未就业青年见习信息发布和见习招聘会等,提高了见习招聘会对青年和企业的吸引力。三是注重区域联动对接。江苏根据市辖区高校、企事业单位众多,而见习人员大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在全省大力推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同城结对”合作模式,既在团市委的沟通协调下,以市辖区为基本单位,加强团区委、驻区(或临近区)高校团组织以及驻区企事业单位的三方协作,建立起省、市、区三级团组织纵向联动,校、地、企三方力量横向合作的工作格局,切实密切了见习岗位与青年的对接。

  3.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创新工作载体。去年,为加强见习基地管理,按照团中央统一安排,北京、河南、重庆、陕西四省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证”试点发放工作。各试点团组织面向见习合格的青年发放统一制作的见习证,作为青年参加见习的资质凭证,受到了见习青年、见习企业和基层团组织各方欢迎,不仅密切了团组织与青年、见习企业的联系,加深了见习基地工作的团组织印记,而且在促进青年顺利就业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去年下半年,团中央出台了《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明确见习基地管理规范,很多地区也结合实际情况,下发了本省的见习基地管理办法,确保见习基地管理有章可循,促进见习基地工作长期稳定推进。三是充实工作力量。为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各地还想方设法充实工作力量,扩大见习基地工作队伍。比如,浙江各级团组织都设立了见习基地工作专项办公室,招收见习人员专门从事见习基地工作。辽宁选派了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专项志愿者进驻各市人才市场,协助进行见习岗位对接。四是注重资源支持。努力协调有关部委、整合社会资源,将资源向基层见习企业倾斜。比如,福建团省委与省公务员局合作在全省评选13家完成任务好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每年给予3万元奖励性补助经费。

  4.努力增强宣传引导效果。一是扩大与媒体合作范围。各地注重与媒体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比如,仅辽宁团省委的见习基地工作就受到了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等10家媒体的关注,进行过专题报道。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比如,河北进行了见习基地、见习人员标杆的创建活动,挖掘优秀见习基地和见习后成功就业创业的青年事迹,进行深入宣传。三是注重宣传见习文化。各地团组织在见习基地宣传上,逐步由工作内容宣传展示,向见习理念引导、见习氛围塑造方面转变。比如,重庆结合青年普遍关注的社会化方式,开展超级见习生海选活动,从地产、汽车、金融、制造业、旅游等行业中推出30家高质量的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689个见习岗位,联合重庆商报、渝州服务导报、大渝网等连续12期跟踪选拔情况,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渝州服务导报还将对见习人员的心得体会进行登载,形成良好的舆论影响效果。

  二、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态势

  随着工作的稳步推进,见习基地工作逐步转化成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日常性工作。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通过两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具备了推动工作持续发展的手段和能力,见习基地工作正逐步向常态化发展。

  1.完善了与政府有关政策的衔接。2009年4月,团中央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共同下发了《“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要求“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由各地制定。”9月,团中央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共同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共青团见习基地组织的高校毕业生见习纳入“三年百万”计划,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由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5个省份下发了有关配套文件,其中9个省份省级团委参与了联合发文,山西、辽宁等17个省份共青团见习基地中符合文件条件的见习人员已经享受到一定的见习补贴。

  2.形成了推动工作的普遍性路径。各地团组织在推动工作中,逐步摸索出有效的工作路径、成熟的工作流程,比如,形成了有代表性的6条筹建见习基地的路径:一是依托团内资源建立;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三是围绕园区、商业圈等产业集群建立;四是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建立;五是与大型国有企业、连锁企业等合作以“项目”形式打包建立;六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社会化发动建立。形成了有代表性的6条见习岗位对接的路径。一是依托共青团组织网络对接;二是联合团属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对接;三是成立专门机构对接;四是通过招聘会、推介会等模式集中对接;五是以专项活动促进对接;六是以热线、网站等常设渠道对接。

  3.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度。一是各级团组织职责明确、衔接顺畅的工作体制初步形成。在见习基地工作启动初期,团中央、团省委发挥了重要的牵动、指导作用,包括调动资源、集中公布见习基地岗位信息等。随着工作的推进,地市、区县、高校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逐步发挥,尤其在见习岗位对接、见习基地管理服务等方面越来越发挥核心作用。二是建立了见习基地工作考评制度。比如,宁夏等地每月对各地市州见习基地工作情况进行评价通报。湖北将各地见习基地建设和信息录入等工作情况,与县级团委申报工作资金、推报青年创业支援计划扶持项目等工作直接挂钩,对于见习工作开展不力、数据录入迟缓、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团组织,坚决取消相应申报资格。三是各地形成了见习基地信息月报、运行情况季度分析等工作制度,促进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4.增强了与全团其他重点工作的互促性。各地注重把见习基地与团内其他重点工作结合,相互促进,整体化推动,取得良好效果。比如,与团建结合,推动见习基地非公企业建团,在企业见习青年中建立临时团支部,凝聚见习青年;通过与各种创业相关工作项目结合,与青年志愿者工作结合,与社区团的工作结合,与青工战线传统的“导师带徒”、五小、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工作结合,既丰富了见习内涵,也扩大了团的工作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

  1.包括青年在内的整个社会对见习的认同需进一步提高。见习是青年完整学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对于提升青年专业技能和社会化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很多青年对见习认识不足、对见习环境心存疑虑、对见习后留用期望过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

  2.部分省份工作力量不足、投入精力不够。见习基地工作相对日常工作量较大、管理任务较重、牵扯精力较多,需要各地进一步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和绩效考核。

  3.见习基地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战线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学校战线具有联系青年的组织优势,二者的结合可以推动见习基地工作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省份城市战线和学校战线推动工作的整体效应并不明显,需要协调整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同时,见习基地的信息月报制度、工作台账管理等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严格和规范。

  4.工作研究不够。各地普遍对见习基地工作内在机理研究深度不够,工作效率还不高,下一阶段将鼓励指导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围绕见习基地工作的工作方向定位、社会运行机理、企业和青年需求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内在规律性,确保见习基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附:全国31省(区、市)见习基地有关数据统计(下载)

 
 相关链接: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7期]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情况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6期]明确“四大定位” 念好“四字口诀” 深化“四类担保” 宁波团市委扎实推进城市青年创业贷款工作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5期]整体牵动 系统联动 示范带动 全面互动 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4期]订单培训助就业 素质提升促成才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3期]自下而上 先联后建 努力探索蓝领公寓团建新途径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