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2 期
(总第59期)

 

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编
2011年02月11日
 

  编者按:1月20日至21日,2011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湖北武汉团市委就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做了典型经验介绍。现将工作经验介绍的文字材料给予刊发,供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参考借鉴。

坚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有效覆盖影响企业青年

  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武汉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市企业青年职工120余万人,数量庞大。基于武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征,武汉共青团一直以来坚持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自198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历时28年,近500万人(次)企业青年参与,产生技术状元500余名。回顾16届职业技能大赛的工作实践,团武汉市委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创新”、体现四个“度”,通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大赛已成为武汉各级团组织为企业经营生产中心任务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已成为广大企业青年期盼和向往的重大活动。

  一、坚持机制创新,在奖励上体现高度,强化职业技能大赛的政策保障

  1.争取政府领导,将大赛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共青团独家经营,势必“孤掌难鸣”。为了打造共青团的活动品牌,团市委注重整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将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政府行为,做大做强。大赛从最初开始的三家主办单位,发展到现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6家单位与团市委一起联合举办大赛。专门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担任顾问、市政府副市长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市领导直接全面统筹、协调大赛各项工作,有力保证了大赛的顺利进行。

  2.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出台激励措施。努力整合财政等政府部门资源,共同制定激励政策。比如:凡在一类工种的决赛中获得第1名的选手由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称号;对2—10名选手由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称号。对获得第1名的选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前10名的选手,凡具备技师任职资格的,由所在单位聘任为技师;对于获奖选手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在施行岗位技能工资的企业还可晋升2个技能工资;对于未就业的获奖选手,由大赛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就业。同时,积极引进安利等爱心企业作为大赛战略合作伙伴,给予资金和物资上的支持。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有力的表彰激励政策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极大调动了广大企业青年的参与热情,有效促进了企业青年学技术、练技术、比技术的积极性。

  二、坚持内容创新,在参与上体现广度,确保职业技能大赛的普遍覆盖

  1.合理设置工种,体现参与普遍性。在工种设置上,采取行业组织和主管单位推荐,大赛领导小组审核把关的方式,将行业普遍性强、工种应用性强、示范带动性强、富有时代鲜明特征的项目设为比赛项目。如在2009年举办的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置一类工种25个,二类工种25个,吸引2610家单位30余万人踊跃参与,充分体现了大赛的开放性、时代性和普遍性。

  2.严谨规范办赛,体现大赛科学性。为保证大赛严谨有序,制定了《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实施细则》,对各工种的组织机构、选手报名办法、比赛程序、比赛设备、比赛内容等都设置了严格的规定,并形成工种承办单位的工作例会制度,研究确定竞赛项目,审议推进流程,使大赛规范有序开展。为保证大赛公正、公平,从命题开始,就请来武警武汉市支队的战士全程护卫,确保了命题、试卷运输、试卷存放等各个环节安全可靠。同时,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大赛监督员,对每个比赛项目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为广大参赛选手提供了公平的竞赛环境。

  三、坚持宣传创新,在动员上体现维度,营造职业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在各新闻媒体开辟大赛专栏,出版大赛专刊,同时借助其他社会宣传力量,广泛宣传大赛及获奖选手,提高了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为例,从启动开始,大赛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开辟赛事官方网站,设计比赛LOGO,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在大赛持续的半年时间里,全国各类网络媒体报道及转载达到了10万余篇次,武汉本地主流媒体制作专题片、专版30余期,在全市1.2万多台出租车后窗显示屏上对大赛赛况进行持续宣传,在全市百余个街头户外广告宣传栏制作技术状元光荣榜,使得大赛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

  2.着力示范引导,提升企业青年职业认同感。目前,参赛人员已从最初的仅有国有企业职工参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企业青年职工、在校学生和农民工同场竞技的场面。企业青年通过大赛了解了工种的发展前沿,促进了横向交流,在校学生通过大赛锻炼了技能水平,增加了就业筹码,一批又一批“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产业工人”通过大赛的平台脱颖而出,赢得了来自社会的尊重和赞誉,极大增强了以他们为代表的非公企业青年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每当到比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青年都自觉将大赛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把大赛作为实现人生理想、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将大赛作为检验技能水平的试金石,以参加大赛为荣,以学习技能为荣。通过企业青年的示范引导效应,营造出了“行行出状元,处处可建功,劳动最光荣”社会新风。

  四、坚持品牌创新,在成果转化上体现深度,推进职业技能大赛的长效发展

  1.持续有序推进,促进大赛向深度迈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是大赛能够发展、壮大、成熟的重要因素;有效激励,精心组织,是大赛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保障。职业技能大赛所倡导的追求卓越技能、争当技术能手的理念与创先争优的精神实质高度契合。在广泛开展企业青年技能大赛的基础上,近年来,团市委联合市公安局开展“谭纪雄小组”技能大赛,动员公安系统16个警种8500名青年干警学练技术、争当能手,促进青年干警业务素质整体提升;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公务员技能大赛,提升青年公务员队伍的文书写作、演讲口才、电脑操作等各方面技能,有力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2.成果运用显著,品牌效应明显。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有效推动了武汉企业的自主创新,以第十六届大赛为例,挖掘发现的小发明、小革新等创新成果达300余项。在大赛近30年的发展中,有一对师徒成为了大赛的符号和缩影,他们就是孙爱新和周虎,孙爱新今年46岁,现在是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钳工班长,在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届获得钳工类比赛状元,特别是在2008年首届武汉杰出人才奖表彰大会上,作为唯一一名产业工人的他,和其他20名知名企业家、科学家一起荣获20万元的奖励。周虎今年32岁,是孙爱新的徒弟,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导师带徒”活动,他们结为师徒,他在第十四、十五、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也连续三届获得了钳工类比赛的状元,并获评2010年武汉市首届技能大师。这对师徒的成长和发展,见证了大赛的发展和壮大,见证了共青团“导师带徒”品牌效应。

 
 相关链接: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1期]做实做好见习基地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25期]齐齐哈尔团市委稳步推进订单式培训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24期]九江团市委扎实开展订单式培训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23期]推行“五双”工作模式,团盐城市委做好 “两后生”订单式技能培训
[城市青年工作简报 第22期]团邯郸市委打造“美的”订单培训项目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